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皮肤血管瘤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hemangioma cutis
拚音 PIFUXUEGUANLIU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本病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1.鲜红斑痣: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群集的、扩张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内皮细胞,但无内皮细胞增生。 2.毛细血管瘤: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及大而多层的内皮细胞,在某些明显增生区域内,管腔小而不清楚,以后发生纤维化。 3.海绵状血管瘤:见广泛扩张的壁薄、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甚似静脉窦,内皮细胞很少增生,其外膜增厚,形成纤维性厚壁。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1.鲜红斑痣: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群集的、扩张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内皮细胞,但无内皮细胞增生。 2.毛细血管瘤: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及大而多层的内皮细胞,在某些明显增生区域内,管腔小而不清楚,以后发生纤维化。 3.海绵状血管瘤:见广泛扩张的壁薄、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甚似静脉窦,内皮细胞很少增生,其外膜增厚,形成纤维性厚壁。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临床表现及分型
1.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退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
2.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退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海绵状血管瘤: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域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
海绵状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和紫癜,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是一种严重类型,约1/4病例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婴儿特别是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可不予治疗。观察数年,如不消退,影响功能或美容时可选择适当的治疗。
1.硬化剂:适用于小血管瘤,常用硬化剂为5%鱼肝油酸钠溶液或1%~10%柳酸盐溶液,将其注射于血管瘤底部,每周或隔周1次,每次0.1~0.5ml,需数次后见效。
2.手术切除:适用于较大的血管瘤或内脏血管瘤。
3.冷冻疗法:液氮冷冻。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和形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4.激光疗法:铜蒸汽激光及氩离子激光对鲜红斑痣效果较好。
5.放射治疗:如X线照射或90Sp敷贴,可试用治疗鲜红斑痣或毛细血管瘤。
6.小儿血管瘤如生长较快者可用皮质激素治疗。
中医治疗 消瘤易:紫丹参30g,莪术12g,当归尾10g,炮山甲12g,藏红花10g,制香附10g,乳香没药各10g,石见穿30g,白花蛇舌草30g,淡子芩10g。据气虚、纳呆、痰浊之偏重加减。每日1剂煎服,同时吞服水蛭胶囊2粒,早晚各1次。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11.化瘀理膈丹
 赤痢煎(《仙拈集》卷三。)
 加减清毒拨翳汤(《痘疹定论》卷四)
 阳虚三夺统于脾
 《末世中医》
 哮喘秘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