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新生儿皮下坏疽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subcutaneous gangrene of newborn
拚音 XINSHENGERPIXIAHUAIJU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新生儿疾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继发于创伤、感染的皮下组织坏死。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由于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2、本症也可能是败血症的并发症,病婴常有免疫缺陷或为极低出生体重的婴儿。 3、新生儿卧位时背、臀、尾骶及枕部易受压可致淤血及局部营养不足;尿布区及其他部位清洁护理时揩擦过重易引起创伤,引发感染。
中医病因
季节 冬季发病较多。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中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近年因重视分娩期无菌操作及加强新生儿护理,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早期表现常为局部有一感染病灶,皮肤红肿,触之有硬肿感、边缘不清,短时内中央区变为暗红、质地变软,触之有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的漂浮感(由皮下组织坏死液化造成)。病变蔓延迅速,病区不断扩大,皮肤由暗红变为紫黑色坏死。少数严重病例在病变部位出现少许水泡或脓疡,偶呈出血性,中央变成黑色焦痂,下有深部脓疡,脓疡融合形成大片坏死区。全身症状以发热、哭吵为常见,少数可无热甚至体温不升,此外尚有厌食、呕吐腹泻等。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DIC实验室指标可呈阳性。局部感染灶涂片及培养可获致病菌。
血液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增高、左移或偏低;血小板计数常减少。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外。
2、全身支持疗法如应用输血、血浆、免疫球蛋白等。
3、早期外科切开处理可及时防止因肿胀压迫而引起的组织进一步坏死。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周兆祥博士專訪(转帖)
 锻炼身体与疾病的关系
 (转)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
 从一次看病经历看医改 【转贴】
 奇怪的脚气请高手解读!!
 菊花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