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yogenic lymphadenitis of faciocervical region
|
拚音 |
MIANJINGBUHUANONGXINGLINBAJIEY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口腔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口腔颌面部的感染常伴有面颈部的化脓性淋巴结炎,以颌下及额下淋巴结炎最为常见,有时也可发生在颊、耳后及颈部淋巴结。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感染的来源多为上呼吸道、口腔及皮肤的损伤与继发感染,原发炎灶经淋巴管引流人淋巴结。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病理改变的早期在淋巴结内有充血,腔窦扩张,网状内皮细胞脱落,淋巴结实质内有浆液性渗出,淋巴样细胞增生与白细胞浸润。炎症进入化脓期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渗出物。淋巴结内可有出血、坏死。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表现在炎症初期出现颌下、颏下或面颈部其他淋巴结肿大,质硬,边界清楚,能移动,无粘连。炎症继续发展则症状加重,肿大的淋巴结固定,有触痛,形成脓肿时,多有全身症状。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诊断应注意与淋巴结结核引起的冷脓肿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化脓性淋巴结炎突破淋巴结被膜后可发展成淋巴结周围炎或在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脓肿或蜂窝织炎。
|
西医治疗 |
治疗应给抗炎性药物控制感染,除去局部炎灶。脓肿形成时应切开引流或局部抽出脓液后注入抗生素。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