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kidney damage of infectious endocarditis
拚音 GANRANXINGXINNEIMOYANSHENSUNHAI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泌尿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血尿的发生率可高达37%—93%。感染性心内膜炎肾脏损害可有肾梗死和免疫复合物性肾损害两种类型,常合并存在。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尸体解剖中肾脏病发生率为82.4%。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脏损害可有肾梗死和免疫复合物性肾损害两种类型,常合并存在。 (1) 肾梗死:在急性心内膜炎可为脓毒性栓塞,可引起肾脓肿。亚急性者则大多为无菌性梗死。大栓子引起急性肾梗死症状可表现为突然剧烈腰痛和肉眼血尿。小的栓塞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见镜下血尿和蛋白尿。亚急性感染后心内膜炎经治疗,菌血症消失后的一段时间内有时仍可见有栓塞现象。 (2) 免疫复合物性肾损害:由细菌或其产物作为抗原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肾小球。在肾小球中已检测到感染病原的可溶性抗原和相应抗体。从病变肾组织中洗脱的抗体可与同一病例血培养获得细菌呈阳性反应也证实了这种理论。在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常呈可溶性小分子循环免疫复合物,易沉积于肾小球基膜的上皮下,而由草绿色链球菌感染者,常呈难溶性大分子循环免疫复合物,大多沉积于基膜的内皮下和系膜区。肾小球病理损害可呈灶性或弥漫性,表现为系膜和内皮细胞的增生肿胀。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微血栓形成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常见。病变弥漫性者易有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的免疫球蛋白和C3沉积。电镜下电子致密物主要沉积于上皮和(或)内皮下,常伴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有些病例在小球可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证据,因此,细菌毒素也可能直接损害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为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参与。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 肾梗死:常见于左心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由心瓣膜上赘生物脱落所至,发生率约38%—68%,如包括显微镜下小栓塞,则发生率可高达92%。
(2) 免疫复合物性肾损害:本病的肾衰发病率约10%—30%。活动期血C3和C4大多下降。类风湿因子约半数阳性,有时滴度相当高。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多变,多为镜下或肉眼血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脓尿和管型尿。肾病综合征表现者不多,而轻、中度的急性肾炎综合征伴氮质血症者相对多见。偶有弥漫性新月体形成者肾功能可急骤恶化。血抗核因子可呈阳性,常有冷球蛋白血症。在未治疗或未充分治疗病例,多数可测定到循环免疫复合物。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主要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尽早选择具杀菌作用的敏感抗生素,剂量宜大,但应兼顾某些抗菌药物的肾毒性。如心内膜炎控制,菌血症消失,部分病人肾损害可恢复。多数病人肾炎临床表现可持续数月,如持续不缓解者可考虑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严重肾衰者须行透析或肾移植。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河车丸(《症因脉治》卷三。)
 圆明内障升麻汤(《兰室秘藏》卷上。)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人参利膈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手淫引起的前列腺炎,前列腺炎又引起尿频的
 中医如何治疗乙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