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少阳兼里实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heat at shaoyang complicated with inter excess
拚音 SHAOYANGJIANLISHI
别名 西医: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腹症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胃肠燥实,以致少阳与阳明同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胃肠燥实,以致少阳与阳明同病。证属里气不虚,腑实已成之候。其病位虽以肝胆为主,然往往波及多个脏腑如脾、胃、大肠等,使病情出现复杂的病理变化。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呕吐不止,上腹部拘急疼痛,或痞硬,郁郁而烦,大便秘结,或潮热,或下利,苔多黄燥或白厚而干,脉弦有力。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大柴胡汤:柴胡15克、枳实12克、生6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大黄6克、大枣12枚。本方适用于少阳与阳明同病而里气不虚,腑实已成者。
(2)柴胡加芒硝汤:柴胡9克、黄芩6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生姜3克、半夏6克、大枣4枚、芒硝6克。本方适用于少阳与阳明同病,而里气较虚,里实不甚者。
以上方药,大柴胡汤:以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温服200毫
升,日三服。柴胡加芒硝汤: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内芒硝,更煎微沸,分温再服。服后大便不解,可再服。
2.加减变化:若热结气阻、上腹及右下腹压痛,肠鸣便燥,身热脉数者,可加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木香6克、蒲公英30克;肝郁气滞、脾胃蕴热,腑实便结者,可加木香6克、延胡索9克、芒硝9克:湿热内阻,结石疼痛者,可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l5克、内金12克、郁金9克;湿热蕴结,身目尿黄者,可加茵陈30克、黄柏9克、车前草15克;若胃气上逆,呕吐不止者,可加姜竹茹10克、半夏9克,并可配合使用左金丸等内服。
(二)饮食疗法
(1)代茶饮:鲜梅60克(打碎),无鲜梅改用乌梅山楂各50克、芦根50克,水煎代茶饮。本方适用于少阳腑实之各种类型的胆囊炎、胆管炎者。
(2)二鲜汤:玉米须30克、绿豆50克。先加水煮玉米须半小时,去掉玉米须,加
绿豆煮熟,加适量蜂蜜,每天食1~2次。本方适用于少阳腑实而有肝胆湿热者。
(3)酸梅汤:鲜梅子100克(打碎)、玉米须50克、四川大金钱草50克,水煎取汁,加适量蜂蜜,代茶炊。本方有利湿消黄、利胆排石的作用。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少阳兼阳明里实,里气不虚,实邪壅滞,治疗之法,自宜大柴胡汤和解与通下并用。然若少阳兼阳明里实,误用性味燥烈的丸药攻下,误下后在里之实滞虽去,而燥热仍在,潮热未解,此时治疗则应采取灵活措施,可先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如用后病情不解,则用柴胡加芒硝汤和解少阳,兼以泻热润燥。因正气较虚,里有燥热而结实未甚,故不可用行气荡涤峻猛之品,而宜用人参、甘草、大枣以扶正。视证候之演变、病机之进退,治法之先后权宜,当烂熟于心,临证之时,方能克敌制胜。
(二)本证的主要矛盾是心下急痛,或心下痞硬,往来寒热,故治疗时一定要抓住清热。通里、缓急原则,以攻邪为第一要义。邪实不去,正也无从扶定。结合近年来的临床治疗体会,攻邪之时,如果热邪内结较甚,除常规运用大黄、黄芩药物外,尚可选用黄连银花连翘、浦公英、芒硝之类以清热解毒,泻热通便,并可酌情使用厚朴、延胡索、制乳没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品。如果病情发展,身体灼热、肢微脉厥,则宜祛邪与扶正兼施,人参、麦冬五味子之类自可随证加入使用。
(三)本证的治疗方法,以内服药物为主,然亦应配合针刺、推拿、饮食调护及其他调护措施等同时采用。
中药
针灸 1.针刺:(1)体针:取阳陵泉、胆囊穴(阳陵泉下3~5厘米)、中脘、丘墟、太冲、胆俞为主穴;痛剧加合谷,高热加曲池,恶心加内关。用深刺、强刺激手法,每日2次,留针半小时。
(2)耳针:取交感、神门、肝、胆。出现休克者取涌泉、足三里、人中、十宣:或
耳针取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推拿按摩 于肝胆区及脘腹区轻轻按揉,每日l~2次,每次10~l5分钟。以上方法,有和解退热、缓急止痛、降逆止呕等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本证病情较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
况。如病人腹痛,则应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和伴发症状等。
2.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但应随时变换体位,以免发生褥疮
3.大便秘结者,可内服大黄或番泻叶,以保持胃肠道正常功能。
4.病室应注意通风,还要注意保暖,以免复感外邪,加重病情。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走马牙疳洗药(《疡医大全》卷十六。)
 芦荟丸(《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赵氏家传
 琥珀丸(《圣济总录》卷一七○。)
 木贼散(《直指》卷二十三)
 霍奇金淋巴瘤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②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