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麻黄(去节)3钱,柴胡(去芦)3钱,泽泻3钱。
来源:《医方考》卷二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处方来源
《医方考》卷二。
药物组成
麻黄(去节)3钱,柴胡(去芦)3钱,泽泻3钱。
加减
功效
主治
时行之疟,长幼相似者。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1.《医方考》:病有三在:在表,在里,在半表半里也。人在气交之中,鼻受无形之气,藏于分肉之间,邪正分争,并于表则在表,并于里则在里,未有所并,则在半表半里。是方也,麻黄之辛,能散表邪,由汗而泄;泽泻之咸,能引里邪,由溺而泄;柴胡之温,能使半表半里之邪,由中以解,则病之三在,此方率治之矣。虽然,此方但可以泻实耳,虚者犹当辩其气血而补之,所谓虚者十补,勿一泻也。
2.《增补内经拾遗》:壶隐子曰,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故用泽泻泻心经之热自小肠中出也;寒热不清,故用柴胡以清之;无汗要有汗,故用麻黄以发之。三解云者,谓三药能通解之也。
3.《医林纂要》:麻黄以经言,则行太阳经,浮在皮毛,而太阳经夹膂脊以行者;以脏言,则麻黄泻肺邪,而肺俞则附于脊骨之第三椎下。寒凉之气袭于皮毛,栖于膂脊,故用麻黄最为对证之药,勿以过于表散疑之也。因湿暑之留伏于内,而导而下之,泽泻以渗湿,而暑气亦随之以下。以阳气之郁而不能升也,籍柴胡以升之,柴胡主能散邪,不必问其专经。疟之初起;此方为最宜。疟之邪气方殷,无庸虑其虚而遽加补也。
备注
《增补内经拾遗》本方用法:水二钟,煎八分,未发先温服。
相关文章
 得知校友的这条消息,我除了捐款,还该做些什
 防耆分湿汤(《辨证录》卷三)
 心前区刺痛
 雄黄丸(《圣惠》卷二十二。)
 “真气运行法”列入2009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