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四苓汤
|
处方来源 | 《丹溪心法》卷二。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健脾止泻,利水除湿,利小便。
|
主治 | 脾虚湿胜,水泻,小便赤涩胀痛,泄泻;小儿阴囊肿痛;痘内热;风寒湿邪不解,烦渴欲饮者。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医方考》:湿胜则濡泻。故湿生于内者,令人水泻;湿并于大肠,故小便不利。白术燥而淡,燥则能健脾,淡则能利湿;茯苓甘而淡。甘则能补中,而淡亦渗湿矣;猪苓苦而淡,泽泻咸而淡,苦者有渗利而无补益,咸者直能润下而兼渗利。丹溪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
备注 | 四苓汤(《金鉴》卷五十二)。本方改为丸剂,名“四苓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痘疹金镜录》以本方加木通,东流水煎服;或为末,白汤调下。《寿世保元》:水煎服。《文堂集验方》:灯心汤调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