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症积、腹内包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症积又名腹内包块。
症积是指触及腹腔内有形可征的包块,以往称为积聚、症瘕。一般为有形之邪搏结,如血瘀
、虫积、食积、燥屎、痰凝等而成。其常见疾病有腹内癌瘤、石瘕、肠覃、肝积、肥气、肠
结、肠、食瘕、伏梁蛔虫病等。
临床若对出现症积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症积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发病原因:  
症积之病机复杂,多责之于肝、脾二脏,不外实邪停聚与正气亏虚两端,病初多实证,病久
多正虚夹实。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机阻滞,脉络受阻,血行不畅,终致气滞血瘀;过量
饮酒,或嗜食肥基,损伤脾胃,水谷不运,聚湿生痰,痰气交阻,搏结于内;寒湿、浊毒等
邪侵袭,留着不去,脏腑失和,痰湿邪毒气血搏结;肝脾等病日久,疟之后等,正气亏虚,
气血运行不畅而瘀滞,均可渐成症积。
诊断要点:  
腹部扪及包块,或大或小,边缘或整齐或不整齐,质地可硬可软,推之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等
,一般可作为鉴别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的主要特征。
疾病辨析:  
根据包块的部位进行诊断思考,如:
★ 脐周包块如条索状,时聚时散,多为蛔虫病。
★ 脐上腹部包块,可见于胰痈、胰癌、食瘕、胃缓、胃反等。
★ 右下腹包块,常为肠痈。
★ 左下腹包块,可为燥屎或肠癌、伏梁等。
★ 右胁下包块,圆滑柔软者,多为肝癖;伴黄疸者,多为肝热病、肝瘟,伴触痛拒按、局
部灼热者,或为肝痈;坚硬不平者,可能为肝积、肝癌
★ 左胁下巨大包块,多为肥气。
★ 右肋缘胃脘部卵圆形包块,常见于胆石、胆胀;肿硬不平者,可能为胆癌。
★ 胃脘部包块可见于食瘕、胃癌等。
根据伴随症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 若有腹壁膨胀,青筋暴露者,多为肝积、肥气。
★ 腹部包块不甚明显,而腹痛腹胀甚、便秘呕吐者,可见于肠痹、肠结等病。
★ 妇女腹部圆滑包块,一般不痛、不影响月经者,可见于肠覃。
★ 上腹部深处扪及包块,伴小便异常者,可能为肾的病变。
★ 小腹部包块,尿频尿血,可能为膀胱癌;妇女见之且有崩漏表现者,可能为石瘕、胞[
子]宫癌。
血、小便、大便常规检查多属必要。腹部X线摄片、B型超声波、CT扫描、内窥镜检查等
,常用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气滞血瘀证
证候:包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曲张,苔薄,脉涩。
治法:理气化瘀消积。
主方: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用法:
加减:两胁胀痛,加郁金柴胡枳实厚朴;刺痛拒按,加仁、红花
瘀血内阻证
证候:腹部积块明显,硬痛不移,面暗消瘦,时有寒热,女子或见月事不下,舌暗或见斑点
,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积。
主方:膈下逐瘀汤
用法:
加减:疲乏、食少,加党参黄芪白术;女子经闭,加当归丹参;面白、唇淡,加阿胶
熟地、当归。
血虚夹瘀证
证候:腹内积块,疼痛拒按,面色萎黄或黧黑,形体消瘦,食少无味,头晕面白,知质淡紫
,脉细涩。
治法:祛瘀养血。
主方:八珍汤合化积丸
用法:
加减:痰瘀互结证
证候:腹内包块圆滑,腹胀痞闷,或有刺痛,舌胖色暗,脉弦涩。
治法:祛痰化瘀。
主方:加味四物二陈汤
用法:
加减:痰多,加瓜蒌壳、制南星;刺痛,加乳香没药
其他疗法:  
常用软坚消积中药:鳖甲土鳖虫、三棱莪术黄、阿魏内金等,可在辩病、辩证
的基础上选用。
体针疗法:常用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内关、肝俞、肾俞、行间、三阴交等
为主穴。
西医治疗:长期久病,病情重危,腹部包块,形体消瘦者,可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腹部包
块,经诊断有明显手术指征者,可考虑行手术摘除。
相关文章
 [原创]经络和道和中医的关系。
 伤寒论原文学习课程重新开始了!
 疑惑自己的体质
 伤寒温病辨(四则)
 心绞痛 (AnginaPactoris)
 沙棘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