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如久发热,胸痞肌瘦,去姜葱,新水依上煎,温服3服;久患头痛身疼,每服加川芎、白芷、赤芍各1钱,姜葱依上煎,热服;时毒,头面项颈腮腋皆肿,咽痛,去引子,白新水,加鼠粘子、荆芥穗、防风、加葱中节3茎,同煎,温食后服,并进3-5服,消减立安;小儿疮疹末分,葱白减,姜枣同煎,去滓温服;出快,一身皆痛,依时气伤寒治法,用引子,更加桂、白芷、赤芍,依上煎服;头风、头痛,上壅风热,加荆芥穗、茶芽、葱白同煎,不用姜枣;妇人月事不调,发热,加炒净香附子、白芍、荆芥穗、乌梅同煎,无时;身有大疮举作,加牛蒡子、金银花、荆芥穗各3钱,加入前药同煎,去引子,连热服3大碗,汗出立消;散疮顶津润,得用生矾末,频掺上散,速修配,如法服饵。
|
功效 | |
主治 | 四时瘟疫流行,不问阴阳两感,头痛壮热憎寒,拘尽急痛,无问大人小儿孕妇,久病肚热胸痞疾嗽,悉皆治之。
|
制备方法 | 上为粗末。
|
用法用量 | 小儿5岁以上,每服3钱,新水中盏半,生姜3片,枣3个,葱白3根,同煎7分,去滓,通口服1大盏,滓再煎;10岁以上,每服半两,新水2大盏半,生姜5片,枣5个,葱白5茎,同煎7分,去滓,通口服2大盏,滓再煎;大人每服7钱半,新水3大碗,生姜7片,枣7个,葱白7根,煎7分,去滓,通口服2大碗;病势甚者,先嚼葱、姜引子,用碗内药热气额上熏,徐徐通口,一气热服,滓再煎,热服2大碗,并进2服,前疾立愈。
|
用药禁忌 | 时毒,头面项颈腮腋皆肿,咽痛者,忌辛热物。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