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温病条辨》卷二。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正虚邪实。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8杯,煮取3杯,先用1杯,冲参汁5分,姜汁2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1-2小时不便,再如前法服1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3杯。如服1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1剂,余参或可加入。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此处方于无可处之地,勉尽人力,不肯稍有遗憾之法也。旧方用大承气加参、地、当归,须知正气久耗,而大便不下者,阴阳俱惫,尤重阴液消亡,不得再用枳、朴伤气而耗液。故改用调胃承气,取甘草之缓急,合人参补正;微点姜汁,宣通胃气,代枳、朴之用,合人参最宣胃气;加冬、地、元参,保津液之难保,而又去血结之积聚;姜汁为宣气分之用,当归为宣血中气分之用;再加海参者,海参咸能化坚,甘能补正,其液数倍于其身,其能补液可知,且蠕动之物,能走络中血分,病久者必入络,故以之为使也。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