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背后的方士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步瑞兰 臧守虎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内经》中现存有两篇关于方士的文献。《素问·五脏别论》:“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可知方士之时,脏腑之分类不确切、不完善。《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上篇言方士对脏腑分类不一,此篇言方士在治病中虽不能废绳墨而循道,但用之尚未能十全,《内经》中有关方士的篇章虽少,但《内经》文献成编应源于方士。

  
方士与齐文化密切相关。齐地浩瀚的海洋、奇幻的海市蜃楼,产生了长生说和海外仙境说,那些自称有长生术和神异术者被称为方士,他们所从事的长生术和神异术被称为方术,包括长生、却老、祠灶、谷道、求神侯仙、望气、导引、使物见鬼、解、神异、巫视等。《内经》之前的医学知识,主要由方士、道家人物传授,因两者屡遭压抑而采取秘传秘授方式,《内经》中保留了这种痕迹,《灵枢·师传》:“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先师并非将所有禁方著之竹帛,而是有心传口授的,且传给弟子时也郑重其事。《灵枢·禁服》:“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且得传之后“金匮藏之,不敢扬之”,“藏之灵兰之室”,非斋戒不敢发、不敢示。黄帝的学生并不争气,“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实有过失也”,“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从这些可看出黄帝对方士不满,也许是黄帝没有选对人,未能“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未能“各得其人,任之其能”。在选择传人时“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咒病”,若对于“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因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对于卒然得病不明原因者,因其表现类似鬼神附体,祝由可已病,岐伯认为:“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内经》中还有关于祝由治病的专篇《素问·移精变气论》,与巫和方术不无关系。

  
而方士要想不废绳墨而更其道,用之十全,则需要览观杂学又要会运用比类的方法,《素问·示从容论》:“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方士不仅懂医方术,还是览观杂学者,即“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方士为《内经》理论形成做出了贡献,代表人物如战国末期邹衍,其作为阴阳家的代表、方士魁首,将阴阳理论与五行理论结合起来,由此惠及医学。

  
可以认为方士所秘密传授之禁方、医方术正是《黄帝内经》的蓝本,在战国稷下黄老道家兴盛时它有了一个堂皇的名字,方士冠以黄帝,方书冠名黄帝。从今本《内经》中有春秋、战国、西汉时的文字看,战国至西汉间,沿用这一格式,不断加入新的见解,象滚雪球一样,滚成了《黄帝内经》,而不以家为家、游走诸侯王室的方士是始作俑者。
当下,名老中医怎样不受社会、学术客观环境的影响,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而不被“舶来品”牵着鼻子走?不是自我标榜为“中医”而又使患者心悦诚服地承认是真正的中医?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业”。
-----------受教了
相关文章
 《伤寒论》中的“脉浮”的脉是哪个脉?
 治经候过期
 桑白皮饮(《养老奉亲》。)
 谈《金匮要略》致瘀十三因
 丁香
 明目羊肝丸(《景岳全书》卷六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