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参同契之二十 中医学的制高点(2)杨世廷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黄帝内经》参同契之二十 中医学的制高点(2)

杨世廷

二、诊断的制高点

1、整体观

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于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运用以时间为体,空间为用, 捕捉事物随时间而出现变化的规律的特异思维方式,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诊断实体与虚体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以直观的方法从总体方面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构成了天人相应、神形相合、表里相关的整体观点,形成了人的生理——心理——躯体——人所处于的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理念,建立了人的生命运动规律——疾病发生、发展、传变及其转归规律——宇宙自然运动规律相互影响的整体恒动的医学思想。经过历代医家先贤们的不懈努力,使得特异思维方式和整体恒动诊断法成为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可以说中医诊断学的诊断制高点就是特异思维诊断法和整体恒动诊断法,同时特异思维和整体恒动诊断法也是中医诊断学独有的诊断思维和方法,还是中医诊断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2、中医诊断的思维方式——特异思维方式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指导人体科学研究的一次讲话中,曾指出要重视对"特异思维"的研究。他说:"叶峻提出"特异思维"这个概念,可以研究"。在正常人思维之外的,可以叫"特异思维"。正常人有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感思维)。此外,还有"灵感思维",但还根本说不清楚。现在看,所谓灵感,也是特异思维。我们要研究特异思维(作为人的一种特别思维方式),包括灵感思维,特异感知和特异致动中的思维即辩证思维和无概念思维的结合。再如人体经络研究专家祝总骧教授,早已用多种方法成功地证实了经络的存在。可是,经络用现代解剖技术和CT之类的透视仪器都不能找出来。然而,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而且,在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一次性地描绘出了人体的十四条经络图。在各种史书典籍中,也找不到人们一条一条发现经络的过程,更没有修改过经络的片文只字。这表明,经络是被一次性的完整地发现的医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具有一定时空的物质,时间和空间是事物的一对基本属性,在自然状态下它们统一于同一事物之中,人类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就要同时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去认识事物。

明朝的李时珍是个很务实的大医药学家,关于经络的发现,他在《奇经八脉考》一书中是这样说的:“内景邃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信不诬也。”说只有返观者才能看得见人体内的经络通道。他所谓的“返观者”就是特异思维方式。“返观”的意思,就是将关注外面世界的精神意志收回来,返观自己的内心。在这里,李时珍肯定了特异思维者有能透视人体的特异功能。据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载,黄帝命扁和俞跗两位大臣定《脉经》,其中的扁鹊就有能“隔垣视人五脏”的特异功能。如果这些话都是无稽之谈,那么,经络的发现就无从解释。

西医诊断是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实证诊断医学,主要是对实体(器)进行研究,其思维方式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诊断的结果也是侧重于病理、病原等实体的检查,借以阐明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提出可能性的诊断。可以看出,西医诊断主要是对进行物理性研究,主要是研究的形质,主要研究实体(人体和病原体等)的形态结构、组织成分及其物理功能,侧重于研究某一时刻的空间。西医诊断采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其突出特点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研究对象为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段的实体空间,主要研究实体的静态状态,研究的空间范围基本上局限在所研究的实体本身的范围之内,研究对象(实体)的常态或病态显现时间一般局限在诊断期间,就是说西医是应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方法重点研究诊断期间的实体状态。

中医学诊断是建立在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理论基础上,以望闻问切为主要诊断手段,对实体和虚体进行的时空整体性诊断,其重点是研究横纵两方面时间条件下的实体虚体状态。纵向时间研究为向以前时间方向(就是我们所说的已经过去的时间方向)研究实体虚体状态(研究病因),向以后时间方向(就是我们所说的未来方向)研究实体虚体状态(研究预后),横向时间研究诊断期间人体、区域环境、天体状态(如五运六气等)等相关联的整体时空条件下的实体虚体状态(研究天人相应状态下的人体状态),中医诊断是点、线、面、体诸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而且将点、线、面、体诸空间研究都纳入到以时间为主轴(研究方向)的动态整体研究之中,可见中医诊断是整体恒动性诊断,其采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中医特异思维方式。可见特异思维方式的特点不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态的思维方式,而是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思维方式,它将时、空纳入整体,将动(变化)、静合二为一,将常态、变态有机结合。

那么怎样理解中医特异思维方式呢?就是在认识运动规律的过程中,在时空取向的问题上,选择了时间为主轴,即以时间为体,空间为用, 捕捉事物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化规律,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特异思维方式。就是对现象规律的观察、感悟和体会;“就是拟照原本现象,再现现象的规律,就是特定时间的实体虚体状态,就是不同时间的实体虚体的思维显现。特与异用阴阳、道、气与五行从不同角度去表达、呈现。中医特异思维的具体应用就是运用阴阳相反存在、互根、消长、平衡、互相转化、主从和时空属性的变化原理以及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等来分析和研究人体的常态、病态变化规律。阴阳学说偏重于对宇宙万物系统关系的总结;气学偏重于对宇宙万物流动转化的描绘;五行学说偏重于对宇宙万物平衡制约的阐释。

那么又怎样理解实体与虚体的关系呢?运动充塞了整个宇宙,所有运动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发生的。对运动着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事物的形态结构除了是理所当然的实体之外,还可以是虚体。这是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的特异思维方式,也是同西方医学抽象思维最基本的分别。没有运动的事物只剩下空间的形态结构即实体,运动着的事物则由运动着的实体和运动过程呈现出来的虚体组成。在人体内,某些实体和虚体的运动组合所展现的就是功能。如脏腑就是构成人体的主要实体,它所产生的功能就是虚体,如精神、意识、思维,五行生克制化,食物消化后精华的摄取、废物的排泄等等,又如经络是信息传递网络,接受内外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信息后人体产生的感觉等,再如气、血、津、液的流通等。所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永远是随时间而运动着的实体和虚体的结合。而它们能够存在,是因为它们自身的运动规律,处于虚实结合的状态而成为一种平衡的整体。人作为一种存在的个体也是如此,其存在是基于有规律的气血运动。有规律的气血运动,在现象层面呈现为一些人体现象或特征 ,通过认识主体对其观察和体会,可以获悉有规律的气血运动综合表现出的动态之趋势。这个思维过程,就是特异思维的过程,而所体现的动态之势,实质就是特异思维。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既研究形质,又研究功能,而且功能较之形质更为重要。中医诊断主要研究实体与虚体的综合,尤其是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研究实体与虚体的变化规律,并且将自然环境的影响纳入诊断之中,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整体性和前瞻性,对病因病机的分析更为科学合理,对疾病的预后发展具有非常强的预测效果。而中医诊断的整体性和超前性及其所采用的特异思维方式恰恰是西医所不具备的,相反,西医诊断的实证手段却能丰富中医诊断手段。由于特异思维具有特异性、整体性、时空性、易简性、感应性、区域性、变化性、体悟性、能动性和无限性等诸多特点,它必将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3、中医独特的特异思维诊断方法的具体运用

首先,我们来简单对比一下中西医诊法的异同,再深刻理解中医诊法中望诊的特殊性。

西医诊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问诊采集病史,全面系统的掌握患者的症状;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物理检查方法等来发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了解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阐明哪些征象为正常生理表现,而哪些属于异常病态征象,联系这些异常征象的病理生理基础,通过反复推敲和分析思考,得到诊断疾病的某些线索,从而提出可能发生的疾病,初步完成临床诊断;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以及心电图、ct核磁X线和超声等辅助检查,也就是进行必要的解剖学、功能学和影像学的诊断,尽可能作出病理学、细胞学和病原学的诊断,其中重点是病理学和病原学诊断,以此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再应用基础医学理论,阐明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提出可能性的诊断。

从上可知,西医诊断主要是实体(器)的诊断,主要诊断实体(人体和病原体等)的形态结构、组织成分及其物理功能。

中医诊法的内容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尤其是各种症状,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基本原则为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审察内外,整体察病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四诊合参,从病辨证。其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详述,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医诊法的原理原则实际上都是中医诊法中的整体恒动观的具体应用,也是特异思维理念的具体体现。因为特异思维根植于时空一体、生命全息性的物质基础,也可以说时空一体、生命全息的物质基础是特异思维全息性的根源,也是整体恒动观诊断原则的渊源。

从传统的中医诊断原理原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诊断是对时和空及其变化的诊断,是对结果和及其变化过程的诊断,是对实体和虚体变化规律的诊断,是对形质与功能相互关系的诊断,是对天地人三者相互影响关系的诊断。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许多医学家就是以特异思维方式构建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为中国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简介一下望诊法中特异思维的应用。

通常的被中医广泛应用的望诊方法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望诊是通过观察神色,形态两个方面来了解一般的情况,并结合舌诊来进一步帮助判定疾病的性质。而《难经六十一难》却说:望而知之者谓之神,那么到底怎样认识和理解望而知之者谓之神中所说的呢?怎样望诊才能达到的境地呢?就是用能透视人体的“特异”思维去望诊,也就是用“神”去望诊,即用人的神识去望诊。

4、中医独特的脉诊方法——太素脉法

宇宙广大辽阔求无际涯,然而阴阳鬼神之运输。风雨雷电之润泽。花木之繁荣。日月星辰之明晦。甚至江河湖海之渊源。海市蜃楼之万变及宇宙之中幻观现象的隐现。细雨悲春。雌鸠唤雨。种种色相。各尽其致。这些都在中医一之中。这就是一脉相承吧。来龙去脉之消息尽在其中。中医通过切脉的方法便知宇宙自然对人体的影响。各种脉法中首选太素脉法。对消息掌握的更便捷准确。所谓太素脉即太极之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易时未见其气,太初时气始生。太始的时候有形之始。太素时,质之始,到了这个时期气,形,质都具备了。而并未分离。所以叫做混沌。形质即阴阳,自古以来中医的诊病方法就有很多,望,闻,问,切。综合了所有中医的诊病方法。在这里主要说脉,也叫脉,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但就这个号脉却有大乾坤。自古医家各有高论。尤其李时珍的《濒湖脉诀》对中医界影响很大。颇受推崇。但太素脉并没引起后人的重视。其实太素脉是根于时空气形初始的密码而来的。这里包括时空密码和阴阳密码。时空和阴阳互相转化,互根互存,彼此进退。这种转换之间的密码,结合起来就是生命密码。

关于太素脉法的原理及其应用方法,我在《<黄帝内经>参同契》系列文章中已经详细叙述了,在此不再详述。

相关文章
 文鸟科
 桂心散(《普济方》卷三五一。)
 粟疮
 盐的医药妙用
 大麝香丸(《外台》卷十三引《近效方》)
 吃力伽丸(《外台》卷十三引《广济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