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伤寒杂病论研习引言(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长久以来,学习伤寒论迎面而来的就是“太阳之为病……”,相信每一位初次阅读伤寒论的人都不免略感突兀,这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人们只能依凭这种残本,且被割裂为伤寒、金匮两部分,一部伟大的著作却以这种面目存世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历代前贤虽据此残本发凡良多,其未能得窥全貌则终不免于遗憾,这无疑严重影响了仲景学术思想的传承。
    生在今天的中医学人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能够得见基本完整的《伤寒杂病论》这部光耀千秋的著作,让人十分不解的是为什么此完整版本出现近百年了仍然被视为伪书而对此疏于研究,至今未见到证明其伪的有力说明,而证明其非伪的证据确是俯拾皆是。故此本研习版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研习蓝本。

    伤寒论有很多种读法,不过我倒是觉得仲景指引的是更重要方向。我们读伤寒杂病论序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仲景的:
大悲恻隐之心——“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救民于水火之志——“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穷通医理之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医理之大观——“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庸医之歧误——“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可以说,仲景在此指明的就是一条成就大医之路,读内经我们同样感受到先圣的这种大慈大悲之胸臆。由此看来,欲成为明医,首先需要正心诚意,立大志、发大愿,然后才是格物致知、晓通物理。天道无私,而怀有私意者可窥天道而得乎?

  经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仲景言《伤寒杂病论》庶可以见病知源,自然所论皆是“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并以三阴三阳构造了通天彻地的辨证论治体系。因此,研习伤寒杂病论首先要明阴阳、三阴三阳。
    学者当须明白,世界本无阴阳,阴阳乃圣人法天则地提出的思维之名,“名,可名,非常名”。然而阴阳却又无处不在,这是因为阴阳所指称的关系和作用无处不在。注意,这里说的是“阴阳所指称的关系和作用无处不在”,阴阳看作实物是不存在的,“神无方而易(阴阳)无体”,但阴阳所表明的关系和作用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这里顺便说一下《易》,因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实际上早在庄子已清楚的说明了什么是《易》:“易以道阴阳”,《易》就是推演阴阳变化的。推演阴阳的变化存在多种方式,“一阴一阳之为道”是一种推演方式,太少阴阳四象是一种方式,“一生二,二生三”是老子提出的方式,兼三才而两之的易卦是最丰富的一种方式,而与易卦处于同一推演层次的阴阳三分的三阴三阳是中医独特的推演阴阳的方式,仲景正是以此方式来推演把握人体疾病的万千变化而求得其本。
    为什么三阴三阳能够把握疾病之本呢?因为阴阳乃天地之道,三阴三阳既是阴阳三分而来的模式,也是兼三才而两之得来的模式,是“变化之父母”的子女,子行父志,故能示本。八纲是对阴阳之变的标示,与三阴三阳不属同一性质,以八纲辨证总领诸辨证法是本末倒置,且八纲本不该并称。至若三焦、卫气营血辨证已只是战术级的辨证方法。

待续……
-----------1,把《皇帝内经》与《伤寒论》的六经的区别简述一下。这点对于初学者很重要。
2,把阴阳的基本概念、开合枢的帖子整理后转贴到这里。(三七的解释比较到位)
   我打字很慢,只有请你多劳了。脉这部分我找时间发上来。
   看完后请把此贴删掉。

[ Last edited by 大熊 on 2006/8/5 at 22:37 ]
-----------好的。先生的帖子是非常好的建议,为什么删呢?

    六经是三阴三阳的简称。
    《黄帝内经》在[阴阳离合论]和几篇运气大论中论述了三阴三阳,阴阳离合论中讲的就是开阖枢,运气大论中讲的是三阴三阳六气应天之化。
    阴阳之分亦有静态观和动态观:(静态观即运气大论中所云“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动态观即阴阳离合论中之“阴阳之离合也”。)
    以动态观之,阴阳鼓荡,变化万千,“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要在“离合”,合则为一,离则为万,而以动态观之,不过开、阖、枢尔。阳之开者名太阳,阳之阖者名阳明,阳之枢者名少阳,“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阴之开者名太阴,阴之阖者名厥阴,阴之枢者名少阴,“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三阴三阳离合升降共奏一气,“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以静态观之,“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以奉天之阴阳——风寒暑湿燥火,是为六气。“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六气本天而应地,“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因而有标本中见之气应,“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内经并据此推演“年之所加,气之异同,以言生化”,在更大的时间跨度把握生命运动的规律。
   
    如果说《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理论是为推演天地阴阳之变化,则《伤寒杂病论》的三阴三阳理论就是为了把握疾病运动的规律。
    《伤寒杂病论》谈六气止言主客胜复,因为“不动则不占”,不病即不论;论六经即察受邪之变。故《伤寒杂病论》的三阴三阳是以阴阳的开阖枢之动和标本中见之化,结合[热论]的传经递变说推言把握疾病变化的辨证论治体系。由于受病之体本来存在寒热虚实之不同,故受邪之变化错综复杂,而其变可以开阖枢握之,其化可以标本中见握之。
-----------已拜讀,謝謝!

請教志一老師:「三才而两之」一詞如何解?
-----------【兼三才而两之的易卦是最丰富的一种方式,】

就是说有天之三,有地之二,结果成了六爻,也就是六十四卦的方法,是【最丰富的一种方式】

某不才,略灌水。对伤寒之研习,表示支持
-----------此本指阴阳,亦可指一元之气。
相关文章
 三十八 睑生风粟外障
 本草纲目 鳞之二 上课笔记
 用手打自己的头,还喜欢用头撞东西
 程医生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请教二味中药
 参苓散(《卫生总微》卷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