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及炮制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据现有文献,半夏在《五十二病方》及《灵枢·邪客篇》中就有使用的记载。《神农本草经》具体记述了半夏性味及功用。《伤寒杂病论》中半夏应用广泛,医圣仲景对半夏的药性体悟深入透彻,制法得当,使用精准,应用灵活,广泛用于痞证、呕吐、咽痛等病证的治疗,为后世所推崇。《伤寒杂病论》在流传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论》中共有18首方剂使用了半夏。笔者现就《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主治以及炮制方法作一探讨。

1 半夏在《伤寒论》中的功用

1.1 辛行温通 散结除痞半夏善治痞证。《本草纲目》[1]谓“半夏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半夏辛温燥烈,辛能散能行,能疏理气机,消胀除痞;温能温通气机,温化寒邪。半夏禀辛温走散之性,而逞散结开痞,消胀除满之能。如《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处为心下满而不痛的痞证,是因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邪气乘虚而入,盘踞中焦,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不通,阴阳升降失和而成。治疗上用半夏泻心汤。方中以半夏为君药,其性辛温,有散结除痞之专长,直接针对痞证中焦阴阳升降失和,气聚而痞满的病机特点。同时半夏与辛热之干一起配伍苦寒之芩连而成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之剂,苦辛并用调其升降,寒温平等调其阴阳,坐镇中焦而和解上下。同样在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这一类的方剂当中,张仲景同样使用了半夏,均取其辛行温通,滑利走散,除痞散结,而用于治疗心下痞证。故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卷四》[2]“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生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

1.2 和胃化浊 降逆止呕半夏为止呕要药,各种呕吐都可以随证使用。《医学衷中参西录》[3]载“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为其能降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在《伤寒论》中,呕吐一证无论是邪气初起还是疾病后期,无论寒热虚实,大都使用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

1.2.1 疾病初期的呕吐如《伤寒论》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本证太阳阳明合病,表里同时受邪,邪气内迫阳明,胃气上逆而呕吐,治以葛根汤外解表邪,表里和解,同时加用半夏以理气逆、止烦呕。

1.2.2 疾病后期的呕吐如《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本证为外感后期,形气两伤,余热未尽,客留在胃,胃气失和,上逆作呕。方用竹叶石膏汤,在竹叶、石膏、参草等清余热,益气阴基础上加用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

1.2.3 寒呕如《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本证为风寒邪气引动内饮,水寒干涉肺胃,而致咳喘呕逆诸证,方用小青龙汤,外解表寒,内化寒饮,方中同样使用半夏以和胃降逆,化痰止呕。

1.2.4 热呕如《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本证为少阳火郁,火热邪气下迫而见下利,火热犯胃,则见呕吐。方用黄芩汤清热止利,伴有呕吐者加用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1.3 行气解郁 畅达三焦半夏味辛,辛以散之,能疏理气机,畅达三焦。《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本证为伤寒邪气侵及少阳经脉、少阳胆府、少阳三焦,而致少阳经气不利,胆府郁热,三焦气机不畅,故见诸证。治以小柴胡汤,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能疏利少阳经气,畅达三焦气机,为主药。半夏辛温,辛散温通助柴胡以疏理气机,调畅三焦。全方合用而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其他类似的方剂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这些方剂中也都使用了半夏,其功用也是助柴胡以行气郁,畅达三焦。

1.4 燥湿化痰 散结开痹半夏辛温燥烈,为燥湿化痰之要药。半夏味辛,善开喉痹,散郁结。《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本证为痰热浊邪痹阻少阴经脉而成,治以苦酒汤,方中用半夏化痰散结开喉痹,配合鸡子米醋润燥益阴,敛疮消肿。《伤寒论》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本证为风寒邪气引动痰邪痹阻少阴经脉所致。治以半夏散及汤,方中以半夏化痰散结,配合桂枝散风寒,炙甘草缓痛急。可见仲景在治疗痰浊邪气所致咽痛时,无论夹寒夹热都应用了半夏以燥湿化痰散结开痹。故《本经疏证》[4]:“于此可见半夏所治之喉痛,必有痰有气阻于其间,呼吸食饮有所格阂,非如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徒治喉痛者可比矣”。

2 《伤寒论》中半夏的制法

《伤寒论》中半夏无论入汤剂还是散剂,使用之前都要“洗”。这在《金匮玉函经》[5]有较明确的记载:“凡半夏不咀,以汤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半夏有毒,使用之前要“洗”,而且要用“汤”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汤,热水也”,因此“以汤洗数十度”就是用热水反复泡洗几十次,直到水液清澈,令半夏 “滑尽”即半夏本身的“隙涎”被除掉(《雷公炮炙论》[6]:“半夏上有隙涎,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这样半夏洗熟之后,毒性消失,可以入药使用。今天半夏已经不采用这种炮制方法,但是它仍有借鉴意义,如陈修园的《神农本草经读》[7]“今人以半夏攻专祛痰,概用白矾煮之,……古人以汤洗七次,去涎,今人畏其麻口,不敢从之,余每年收干半夏数十斤,洗去粗皮,以生姜汁甘草水浸一日夜,洗净,又用河水浸三日,一日一换,滤起蒸熟,晒干切片,隔一年用之甚效……”我国古代医学家对半夏的应用较早,但是系统广泛且有效把半夏应用于临床是从《伤寒论》开始的,可谓开后世之先河,为后世立法度。今天重温经典,分析并整理《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及制法,希望对临床有所启示,于同道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李时珍. 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94.
[2] 叶成炳,王明杰. 伤寒明理论阐释[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42.
[3]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96.
[4] 邹 澍. 本经疏证[M].(载于顾延龙主编延《续修四库全书》编篡委员会编《修四库全书》993:子部·医家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30.
[5] 张仲景. 金匮玉函经[M].(载于李顺保编著《伤寒论版本大全》)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1: 223.
[6] 雷 斅. 雷公炮炙论[M].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60.
[7] 陈修园. 神农本草经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9:45.

(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谢谢楼主,看来半夏买回来是要重新了冲洗.
我想半夏之所以反复清洗,去其涎后,其性以变成敛.具有敛痰之功效也.不镜指或制不足者反有害,即增加半夏涎毒.不利痰了.
-----------版主好!本人昨天吃了半夏泻心汤,用的是生旱半夏,捣碎后直接下锅,效果很好。是志一版主指导的。
-----------半夏洗指鲜品尔乾则不必矣余2001年中医杂志有文述之
-----------生半夏应久煎观仲景有半夏诸方无不久煎且量宜大先贤吴鞠通云半夏一两降逆二两安眠
-----------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竹叶石膏汤小柴胡大柴胡诸方皆因配伍不同主治各异并非如后世仅知其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尔
相关文章
 紫苏木通汤(《圣济总录》卷十二。)
 生活花絮——和蔡国庆做节目
 乳母忌慎法
 第三节 手导引穴位的定位
 求助,小儿发烧
 紫菀饮(《圣惠》卷七十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