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又称练功疗法,古称导引。它是通过肢体运动来预防和治疗某些损伤性疾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内经》中就有导引的记载。张介宾在《类经》注解中说:“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以行气血也”,“病在肢节,故用此法”。张隐庵的注解认为:“气血之不能疏通者,宜按矫导引。”说明了功能锻炼早在秦汉以前就已成为治疗伤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他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的道理,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五禽戏,后世医家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功能锻炼方法。如《诸病源候论》中收集了《养生方导引法》中许多导引疗法。《备急千金要方》中载“天竺国按摩法”,实际上是运用导引与自我按摩相结合的锻炼方法,以求“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也很重视肢体损伤固定后的功能锻炼,把功能锻炼活动作为重要治疗原则,提出“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要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在《医说.颠扑打伤》中有一医案,介绍了使用竹管的搓滚舒筋方法治疗膝关节损伤后遗症,不两月,活动功能恢复如常。、该书还介绍了脚踏转轴帮助关节功能活动的锻炼方法。以后元代、明代和清代的不少医家对此疗法也都相当重视,如《杂病源流犀烛》及《古今图书集成.脏腑身形及诸疾门》等,在叙述每病方药治法后,往往还附以导引法。
实践证明,功能锻炼对治疗损伤能起到加速气血流通,祛瘀生新,改善血液与淋巴回圈,促进瘀肿消散、吸收的作用;还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使关节、筋络得到濡养,防止筋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有利于损伤肢体功能的恢复。目前,功能锻炼在伤科临床中已被普遍运用,并被列为治疗筋骨损伤的基本方法之一。
预备姿势: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可取坐位),两手叉腰,头颈正直,目平视。
动作:1抬头望天;2还原;3低头看地;4还原。上身腰部不动,抬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呼吸自然,并逐渐加深。
作用:活动颈部小关节,增加颈部肌力,辅助治疗颈部扭挫伤、落枕和颈椎病引起的头颈项背筋肉酸痛。如能配合热敷则效果更好。
预备姿势:双足分开,与肩的宽(可取坐位),两手叉腰,头颈正直,目平视。
动作:1头颈向右后转,目视右后方;2还原;3头颈向左后转,目视左后方;4还原。
作用:同“与项争力”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1头颈向左侧弯;2还原;3头颈向右侧弯;4还原。
作用:同“与项争力”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
作用:同“与项争力”。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
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头颈转动时不必向前伸出。
作用:同“与项争力”。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头颈向左右各环转一圈。
作用:同“与项争力”。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下垂。
动作:
作用:增强肩关节的活动能力。对肩部外伤及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粘连、疼痛有防治作用。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横放目前,掌心向外,手指稍屈,肘斜向前。
动作:
作用:增进肩部肌肉力量,恢复肩关节外旋活动的正常功能。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肘屈曲,两手相叠,掌心向里放在胸部。
动作:
作用:同“左右开弓”。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放在腹前,手指交叉,掌心向上。
动作:
作用:对恢复两臂及肩关节的功能,辅助治疗某些肩部陈伤引起的酸痛有效。
预备姿势:面对(或侧身)墙壁站立,伤侧肘关节微屈,五指分开扶在墙上。
动作:伤侧手部用力缓缓向上爬,使上肢尽量抬举或外展,然后再缓缓爬回原处。。
作用:对肩部处伤或肩关节周围炎所致肩关节前屈、外展和高举功能障碍者有效、
预备姿势:坐或站立于滑车下,双手握绳之两端。
动作:以健肢用力牵拉带动伤肢,来回拉动,幅度可逐渐增大。
作用:同“蝎子爬墙”。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空拳,屈肘上举同肩平高。
动作:
作用:恢复上肢上举的肌力。对颈肩部筋肉劳损、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腱炎或因上臂外伤而引起的上举功能障碍,通过锻炼有助于恢复上举功能。对严重的肩关节周围炎,可先练习“双手托天”势。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两臂下垂。
动作:
预备姿势:左手叉腰,右手下垂。
动作:
作用:可防治外伤后肩关节强直及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关节粘连。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立,双手在身体背后,用健手握住患肢手部。
动作:用健手牵拉患手以拉动患侧肩关节,一拉一推,反复进行。
作用:恢复肩关节的内旋功能。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两手下垂。
动作:
作用:增强上臂肌力,恢复肘关节伸屈功能。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立,左手叉腰,右上肢屈肘上举。
动作:
作用:同上势紧密配合,可增强上臂及前臂肌力,恢复肘关节伸屈功能及前臂旋砖功能。
预备姿势:立位与坐位均可,两手臂向前平举。
动作:将手指尽量伸展张开,然后用力屈曲握拳,左右手交替进行。
作用:能促进前臂与手腕部的血液回圈,消除前臂远端的肿胀,并有助于恢复掌指关节的功能和解除掌指关节风湿麻木。
动作:两臂向前平举时,掌心朝上,逐渐向前内侧旋转,使掌心向下,握拳过程要有“拧”劲,如同拧毛巾一样(故称拧拳),还原变掌,反复进行。
作用:能帮助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
动作:将两手掌翘起成立掌的姿势,随后逐渐下垂成钩手,动作要缓慢而有力。
作用:能帮助恢复腕关节背伸、掌屈的功能。
预备姿势:坐位或立位均可,两手掌对搓发热以后,紧按腰部。
动作:双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骶尾部,然后再向上退到背部。
作用:可放松腰部筋肉,久练可防治各种腰痛。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梢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前。
动作:
作用:疏通气血,能辅助治疗腰部扭伤、劳损腰痛。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稍宽,两臂下垂。
动作:
作用:以锻炼颈椎、腰椎的旋转活动为主。能防治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劳损等颈、腰部酸痛。
预备姿势:同“转腰推碑”。
动作:
作用:配合“转腰推婢”,可防治四肢筋络挛缩麻木,辅助治疗肩部、腰腿部损伤引起的度痛。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立,两手置于腹前,掌心向下。
动作:①腰向前弯,手掌下按着地;②还原。两腿要伸直,膝关节勿屈曲。
作用:增强腰腹部肌肉力量,能防治腰部酸痛及腰部前屈功能有障碍者。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立,两臂下垂,两手交叉,如左腰与左肩有病,左手交叉在前;右侧伤痛,右手交叉在前。
动作:
作用:本势是肩关节的环转与膘脊柱的屈伸运动,不仅肩部所有筋肉交替舒缩,而且腹背肌肉也得到锻炼。可消除肩关节活动障碍,防治腰背酸痛,肩背筋络挛缩麻木等,是全身锻炼的方法之一。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稍宽,两手下垂。
动作:
作用:增强腰背部肌力,能治疗腰部酸痛,且具有固肾以及舒展全身筋脉等作用。
预备姿势: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
动作:
作用:本势是卧位腰背功能锻炼的最基本动作。对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损伤、腰部劳损引起的腰痛有防治作用,最好在早期就开始锻炼。
预备姿势:病人仰卧,以两手叉膘作支撑点,两腿屈膝成90度,足掌放于床上。
动作:挺起躯干时,以头后枕部及两肘支持上半身,两足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侧分开。速度宜缓慢。
作用:能加强腰背部及腹部肌肉力量,防治损伤、劳损所致的腰背痛。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梢宽,两手叉腰,四指在前。练功时上身宜伸直,双目平视前方,初练时.不必过分下蹲。
动作:
作用:增强腰臀部及下肢肌力,辅助治疗髋关节的酸痛及股内收肌的麻木和萎缩。
预备姿势:两足正立,足跟并拢,两膝并紧,身体前俯,双膝微屈,两手轻按于膝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
作用:一般膝关节损伤解除固定后,即可进行锻炼。能促进恢复膝关节功能和治疗膝部酸痛、行走乏力等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抱肘。
动作:
作用:增强大腿伸肌和臀部筋肉的力量。治疗腰、髋、腿、膝疼痛、酸软无力及恢复髋、膝、踝的伸屈功能。
预备姿势:两足正立,两手叉腰,拇指在后。亦可采用卧位练习。
动作:
作用:增强下肢肌力,常练本势可健腿力,强腰膝,防治下肢关节和筋肉挛缩麻木,筋肉酸痛等。
预备姿势:立正,两手叉腰。
动作:
作用:锻炼踝关节伸屈及小腿肌力,以恢复行走功能。
预备姿势: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
动作:作直腿抬举动作,幅度可逐渐增大。后期可在小腿远端绑砂袋增加重量练习。
作用:增加屈髋伸膝肌群的力量,防治股四头肌萎缩。
预备姿势:同“仰卧举腿”。
动作:
作用:使腿部的血液回圈畅通,防止下肢筋肉萎缩,消除踝关节因损伤所致的肿胀,改善髋、膝、踝关节伸屈功能。
预备姿势:侧卧位,下肢伸直。
动作:
作用:增强大腿外展肌力量,防止外展肌的萎缩。练习时可与上两势配合进行。
预备姿势:坐于椅凳上,患足踏在竹管或圆棒上。
动作:做前后滚动竹管的动作,使踝关节及膝关节作伸屈运动。
作用:恢复踝、膝关节的伸屈功能。
预备姿势:坐在一个特制的固定练功车上。
动作:作蹬车活动,模拟踏自行车。应根据具体情况定量定时。
作用:增加下肢筋肉的力量,使下肢关节得到锻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