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外经微言教程:五脏互根篇
来源:五脏互根篇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五脏互根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余既知之矣,然论阴阳之变迁也,未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亦有定位乎?

岐伯曰:阴阳互相根也,原无定位执业药师。然求其位,亦有定也。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此阳中有阴,阴居阳位也。肝与胆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肺与大肠为表里,包络与三焦为表里,此阴中有阳,阳居阴位也。

雷公曰:请言互根之位。

岐伯曰:耳属肾而听声,声属金,是耳中有肺之阴也。鼻属肺而闻臭,臭属火,是鼻中有心之阴也。舌屈心而知味,味属土,是舌中有脾之阴会计资格也。目有五轮,通贯五脏,脑属肾,各会诸体,是耳与脑有五脏之阴也。大肠俞在脊十六椎旁,胃俞在脊十二椎旁,小肠俞在背第十八椎,胆俞在脊十椎旁,膀胱俞在中膂第二十椎,三焦俞在肾俞之上脊第十三椎之旁,包络无俞,寄于膈俞,在上七椎之旁,是七腑阳中有阴之位也。惟各有位,故其根生生不息也。否则虚器耳,何根之有哉。

雷公曰:善。

陈士铎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无位而有位者,以阴阳之有根也。

相关文章
 茜根丸(《医方类聚》卷一三九引《济生》。
 摇摆之脉有来去辨
 首次应用四圣心源噎膈方治病,一天见效!
 毒、营分证类
 白术散(《圣惠》卷七十八)
 (转)振兴中医事业,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