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抵当汤((第四十八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抵当汤((第四十八方)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25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水蛭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一、方名考

一直奇怪这个方名,伤寒论的惯例一般是直接用药命名,或者以治疗病状命名,比如四逆汤理中丸之类,也有以作用命名,如承气汤之类。这个方子叫做抵当汤,莫非是有抵挡之意?好像孙权时期有一句名言:内事不明问张昭、外事不明问周瑜。咱现在学习中医也可以是:条文不明找百家、疑难不明搜百度。这一找,还真的找到认真好学之士的考证,找到了训诂专家钱超尘老的考证。

钱老是这样说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第124条、125条为抵当汤方。宋本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个,大黄酒洗,三两。”成无己注,水蛭苦寒,虻虫微寒,桃仁味苦,大黄苦寒。该方以苦寒药为主,为破积血之剂。该方以水蛭为主药,为何方名为“抵当”呢?历来注家解释纷纭。成无己认为“抵当”之意与“抵挡”同:“血蓄于下,非大毒駃(kuai)剂则不能抵当,故治蓄血曰抵当汤。”张志聪认为“抵”义为“随”:“抵当者,抵当随经之热,而使之下泻也。”《医宗金鉴》说:“非抵当汤,不足以逐血下瘀,乃至当不易之法。”认为“抵当”是“最恰当”之意。也有的注家说:“抵”字的读音为“至”,“当”义为“底”,其剂至底而逐瘀血。
  成无己谓“抵当”与“抵挡”同义,可以抵挡病邪,试问仲景何方不可抵挡病邪,惟独“抵当汤”独冠“抵挡”之美名?张志聪所解,乃随文解义,与词义训诂之道相距较远。《医宗金鉴》谓“抵当”为“至当”亦即“最为恰当”之意,读“当”为“恰当”之“当”,亦不确。至于训“当”为“底”则更不确矣!
  解释药剂名称含义的释词方法,古人叫做“名物训诂”。名物训诂与解释其他字词含义的训诂方法一样,都遵循一个共同的规则,就是“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这句话是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序》里讲的。意思是说,解释先秦两汉古书字词的确切含义,要同时考虑这个字的古音是什么,不要仅仅看这个字的字形;如果不考虑某个字的古音而只看它的字形就加以解释,就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古人把仅依字形不考虑古音的解词方法叫做“望文生训”。以上几种解释“抵当”含义之所以是错误的,就其释词方法来讲,是他们犯了“望文生训”的错误。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有一位博学通才叫钱大昕(1728~1804年),他在《十驾斋养新录》里说,“古无舌上音”、“舌上归舌头”,意思是说,先秦两汉魏晋时期,没有“舌上音”。什么是“舌上音”呢?用现代的话来说,属于知(zhi)、吃(chi)的读音叫做舌上音,这些读音在古代是没有的。那么现代人发的zhi、chi、shi的音,古人发什么音呢?钱大昕用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确切证明,这些舌上音古人把它们归在舌头音里。什么是“舌头音”呢?举例来说,“得”、“特”、“端”、“透”的声母就叫做“舌头音”。它们的声母是d、t。钱大昕的考证是正确的。概括成一句话:古人把辅音是“zhi、chi”的字念成辅音是d、t的字。
  有了这个基础知识就可以解释“抵当”的确切含义了。
  抵当汤里有“水蛭”这味主药,“水蛭”又叫做“至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虫部“蝚,至蝚,至掌也”下说:“《尔雅·释虫》文。郭注:未详(按,郭指晋郭朴)。《本草经》:水蛭,味咸,一名至掌。是《名医别录》谓即水蛭也。”“至掌”用汉语拼音来写就是:zhi zhang。古音没有zhi音,而读作d,“至掌”在张仲景时代读作“抵当”(di dang.),没有后贤诸家纷纷解释之意。
  这个词义的解释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中医药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丰厚文化沃土中的科技文化,深入研究发掘中医药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啊,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方子叫做 “至掌汤”,是因为““水蛭”又叫做“至掌”,结果古人发音有问题,把“至掌汤”叫成了“抵当汤”。

钱老是学术权威,应该有道理。但是我还是疑惑:即便古人发音叫错,难道书写也跟着错了?所以,问题还不是这么简单!

二、237条考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其人喜忘”,是“忘”还是“妄”?按理说,下焦有淤血,有阳明证,应该是不安静,“妄”!这里是“忘”,只是记忆不好。当然,如果有“妄”,自然也会有“忘”。继续找百度。结果找到了曹颖甫《伤寒发微》,以下为原文:


阳明证。其人喜妄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人有久瘀血故。令喜妄。屎虽鞭。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当汤下之。(此条订证)

吴江徐鹿萍有言。忘当为妄字之误。喜为有意。忘为无心。以有意作无心事。此为理之所必无。则喜忘二字。正不可通。是也。然予犹嫌其证佐之不足也。凡病蓄血者必发狂。太阳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又云。太阳病。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一为桃核承气证。一为抵当汤证。皆明言发狂。然则喜妄者。即发狂之变文。今人于妄自尊大、无故怒言者谓之狂妄。足为旁证。独怪张隐庵本。改上喜妄为善忘。陈修圆浅注并改之。真误人不浅也。予每见老人血衰。或刻意读书。心营虚耗。则必有善忘之病。蓄血证不在此例。又况太阳蓄血。尚有发狂之变。岂有阳明燥热而反安静者乎。盖即灵枢本神篇所谓狂妄不精也。(灵枢亦作妄、盖汉人假借字。)血结于下。则脑部神魂不清。故言语动作多狂妄。此正与夜则谵语之蓄血证同例。但验其大便色黑硬者。即当用抵当汤以下之。但令浊瘀速去。则神魂清而狂妄止矣。

除此之外,手头有一本钱超尘老的《伤寒论文献通考》,这本书很好,但就是没有目录,找起来实在不方便,不过还是找到了。

294页,校注《二》其人喜忘:《脉经》、《玉函》第六九页同。宋本、成本、《玉函》第四七页“忘”下有“者”字。《圣惠方》“忘”讹作“妄”。

看来钱老是经过考证,《圣惠方》是“妄”,但是钱老认为是“讹”,不知道训诂的规矩是什么》多数就是对的?因为钱老不是临床医生,所以我宁可相信曹颖甫的考证和说法,“其人喜妄”,比狂要轻一点。

三、逐条咬文嚼字

1、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这一条,看起来是在不通。就是“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和后面的“抵当汤”主之。是说小便自利,就有可能下血,还是喝了抵当汤,下血才愈。反正这个病,必须下血,才回愈。当然还有问题,下血是小便还是大便处?现在条文感觉是,小便处!所以,我看这样调整会清楚:“小便自利者,抵当汤主之,下血乃愈”,后面一句是解释的话,不应该是原文的。就是因为一句“太阳随经”,惹起方证派和经络派的争执。方证派解释这句话,往往回避,经络派则以之为证。我看删了最好!啊哈哈,当然这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不过无论经派还是方证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方证,只是解题的方式不同而已,也都各有长处,不可一概而论。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过了六七天,还有表证,不如发热恶寒。

脉微而沉,反不结胸=====128条,说了什么是结胸。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这是结胸的三个标志。但是124条,是脉微而沉,沉是沉,但是没有按之痛的症状,所以不是结胸。结胸一定又痛!

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发狂,是因为下焦有热,人体就是这么一个上下左右里外通透的有机体。下焦有热,不得泄,只能上冲,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会发狂。所以,中医是这样看待精神病的,而不像西医,一概认为是神经系统出了毛病,治疗起来,就是让他镇静安神,但是根本原因没有找到。同时,这一条也印证了前面237条的说法,应该是其人“喜妄”,比狂要轻一点。为什么呢?因为237条,病人大便很利索,而且黑,淤血可以排出一点,不是那么热,所以只是有点容易激动。还有,106条热结膀胱,少腹急结者,宜桃核承气汤,看来106条真的是热结在膀胱,这也许是124条的前期,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就是124条,而且106条是少腹急结,124条是少腹硬满,程度也不一样。

少腹当硬满=====下焦有血热互结,血被煎熬而干,所以硬,至于满,可能是病人自我感觉,因为真的满了,那还了得,有多少血呀!

小便自利者,抵当汤主之=====小便利,这一条是考察是否用抵当汤的关键一条,而且也是辨别与五苓散猪苓汤等证水证的关键。这时候下血就好了,从哪下,看后面的条文大概是大便处为多。

2、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这一条,实际也是上一条的注解,同时再次强调小便对于诊断病情的重要。实际这一段有两个意思,一是: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二是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太阳病,脉沉结,少腹硬,如果小便不利,那么不是血证,应该用治疗小便不利而发黄疸茵陈五苓散之类,利小便。

太阳病,脉沉结,少腹硬,如果小便利,其人发狂,就是下焦有热,那么就是血证了,用抵当汤。

所以看到,少腹急结与少腹硬满是这里变证的法眼,连同106条,实际上,少腹的反应有三个,需要触诊。桃核承气汤,并没有说小便的事,有可能不利有可能利,只是少腹急结,有点抽着难受。抵当汤,则是小便利,少腹硬满,里面硬邦邦的。还有就是,虽然少腹硬满,但是小便不利,这时候还要考虑水证。

3、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通观伤寒论全文,提到“阳明证”的只有两处,就是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和本条。而且这一条前后都是阳明病,所以阳明证的意思大概就是,只有阳明病的其中的一部分症状,不是全部。在刘绍武的三部六病里面,就把病证分开。全部都有的叫做部病,其中有一部分的叫做部证。所以这里的阳明证,也许只是口渴,也许只是大便多日不行。其人喜妄,有一点狂妄。这是一定有畜血,以前也许就有,没有碰到病,没有发作而已。

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印证了上面说法。

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因为有阳明证,所以大便硬,但是为什么反而容易排出呢?其色必黑,给了答案,淤血在肠道,起到了润滑作用。

4、25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这一条,问题太多,注家多随文而释。

病人无表里证=====既无表证亦无里证。

发热七八日====这算是什么症状呢?

虽脉浮数者====还是有症状!

可下之====为什么下呢?

这逻辑关系一片混乱。

钱老著《伤寒论文献通考》以唐本伤寒论为底本,校注。阳明病状第八,257和258是一条。在宜下第六里面没有“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这一条,钱老特意补入。

真是文人不识医,医者不考古,就这么脱节。比如考古界早已证实,汉代一两今之十五克,可是中医界就是很少有人去进一步考证。虽然郝万山等老师也撰文响应,可是人微言轻。哎!等我当了中华医药管理局长,先把这事做了,呵呵呵!

跑题了!这一条,实在没法解释,没有这样的医生,病人除了发热,也没有其他苦恼,比如不大便等等,就给他用下法?简直胡闹!!!!再说了,下不厌迟,何必要下????而且106条而且整个伤寒论一再说外不解不可下,106条:外不解,不可攻!!!发热、脉浮数,不一定就是外证,但是也不能鲁莽而下。

所以桂本伤寒论,这条改了。虽然很多人认为桂本是伪本,极力否定,但是合理的就有生命力,所以现在很多人研究桂本。桂本是这样说的====“病人无表里证,脉浮数者,虽发热六七日至七八日,勿下之”。我看,这是有道理的,病人没有特别的苦恼,脉浮数(可能有表证,只是病人没有特别感受),虽发热六七日至七八日,也不能下!!!!换句话说,没有必要下!!!。而且,桂本改的好,其实也许不是改,也许桂本就是真的本子。他把六七日和七八日接起来,这样也顺当了。人们一直迷信宋本,就像大家写错别字,你写我写他也写,后来写正确的字,成了错别字,再后来干脆一个文件规定,错了的字是对的,以后都这样写,咱国家2000年左右就公布了一批错字为正确字(没有办法)。

再回到257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桂本的原文把258条也合过来:病人无表里证,脉浮数者,虽发热七八日,勿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把“合热则消谷喜饥”也删掉了,我看更有道理,下了以后还会合热消谷喜饥?

这一段,到现在开始清楚了。这个人因为无表里证,只是发热,有点脉浮数,不能下。临床医案不少,比如长期低热的人很多,是不能乱用下法的。用了下发,可能有两个情况:一是下了之后,仍然脉数,但是不大便,这时候用抵当汤,有淤血;二是下了之后,仍然脉数,但是下不止,变成协热利而便脓血了,这个时候大概是白头翁汤证。

四、方剂解

抵当汤: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桃核承气汤: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消二两。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这两个方子都有桃仁、大黄,桃核承气汤的量要大于抵当汤;桃核承气汤有芒硝,抵当汤没有芒硝。抵当汤多了水蛭、虻虫强有力的逐瘀血药力。

从方子构成大概看出,桃核承气汤重在去实,抵当汤重在血分。

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淤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虻虫===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核仁===味苦平。主淤血、血闭瘕邪气。

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水蛭和虻虫是两个小虫子药,专门吸血。虻虫,我原来以为是“牛鳖子”,我在农村长大,这东西,扎进牲畜皮里,吸血,直到撑死。后来查阅资料,好像不是,是一种牛蚊子,也是很厉害的吸血动物,老牛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桃仁,大黄既可以下淤血,也可以起到下的作用,推陈致新。


-----------学习啦 现在我有肾结石子宫肌瘤,也在考虑用抵当汤
相关文章
 请教如何将柿饼烧成灰?
 木曰曲直
 寒阵
 喘胀
 防风散(《圣惠》卷二十二)
 行者老师讲座建言专用帖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