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四圣中不论高手,低手都来讨论一下!!!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在《四圣心源》虚劳篇中多次提到上热,然而用药却难找出其中奥妙:
比如,
中气篇:“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附...其有心火上炎,慌悸忙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

阴阳篇-阴虚:“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

精神篇-惊悸:“...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
黄师书中曰:“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所以重用芍药。  这个可以理解。
然而在治厥阴风木法中又说,“上热加黄芩。”.
上述这么多上热,用药却不尽相同,不知在辨症上是否有其独到之处?
希望大家都发表发表意见,,
-----------《四圣心源》,是黄元御先生个人看四圣之书之“心得”,却少“体会”,有参考意义,若要提高自己中医水平,还是多看四圣的书。用药自己先尝就容易明白。
-----------您好!
您的问题我可以回答,供您参考。
1、中气篇:“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附...其有心火上炎,慌悸忙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
此句所说之火,是用参附后所致的心火上炎,所以用黄连清心火,白芍清肝火。之所以清肝火,肝为乙木,其性刚质坚,火易上炎,尤其在使用温燥入血的药物之后更易如此。临证上往往可见口舌生疮、鼻衄、齿龈出血等。
2、阴阳篇-阴虚:“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
此句所说之火,源于下降之机失调,金不能化水,阳亢而阴不能制。病本在于心阴不足,火不化金。君火失位,相火无权。所以要以麦冬、白芍滋阴复液。滋阴的目的在于恢复升降之枢机。临证上,往往可见头眩、目焂、口干等。
3、精神篇-惊悸:“...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
此句专属论胆。胆为甲木,甲木初萌,易寒易热易折。倍芍药所清之火,是甲木传热乙木之肝火;加附子说是暖水,其实是暖土,土温则水不寒,木性自然调达。
4、黄师书中曰:“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所以重用芍药。  这个可以理解。
呵呵,不妨说说您怎么理解的。
5、然而在治厥阴风木法中又说,“上热加黄芩。”.
此句所指的,是木反刑金。木反刑金,是肺阴素虚或有蕴热不清,复又受热邪,外内化合,故受刑伤。所以用黄芩,是泄肺热的意思。肺热是标,厥阴从热化是本。
有此困惑,我大胆度测,可能是缺乏必要的临证经历所致。
-----------l楼上分析的丝丝入扣 顶
-----------这个要顶上去好好保留,好问好答,论坛多些这个就好了!
-----------要人不论高手,低手都来讨论一下,自己却缩头乌,不够意思。
-----------回复“少阴病热,实乃相火辶过”<br />
少阴本君火,内有真阴所以不热。热者是少阳上逆,使金不降,
火不从化,又
灼心阴。初学,期望指正。

[ 本帖最后由 李志远 于 2009/10/24 20:52 编辑 www.med126.com/rencai/]
-----------3楼的回答很有见地!可是有些观点却不能苟同。
其一.中气篇之心火上炎并不是用参,附的结果,而是中气虚弱,导致的升降失调,所用之药,芍药为主药(根据黄氏上热乃受累于相火的理论),而后,根据所列症状,慌悸忙乱,选择黄连一并入药。
关于第二点,无可非议。文章说的很清楚了,而黄氏在其书《长沙药解》中也明确提到,麦冬清凉之品,凉金泄热,生津除烦,泽枯润燥的上品。
在惊悸篇之上热,而为笼统之上热,所以倍主药---芍药,以清胆火入手,当然若有其他症状可以随症加减。
最后,关于用到黄芩,在黄氏的书中很少用到黄芩,用白芍的意思在于收敛相火,引火下行之意,厥阴病篇,厥阴风木之病必有上热与下寒。黄芩,以我的理解是在清相火。是相火发生了真正的毛病,而其他的用到白芍之处,可以说是体内的轮轴不转导致的。
相关文章
 一个不容任何人逃课的大课堂(转)
 乌梅丸(《圣惠》卷十三)
 闷痛
 孩子睡眠不好,不安稳
 古书仲景医事录  转帖
 皮脂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