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四圣心源》中脉法的一些疑问或者印刷错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在学习《四圣心源》的时候,有些疑问:

卷三
脉法解

二十四脉

浮沉

最后几句中,有: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

个人认为应该是:阴虚于里而实于表也
另外,在麻瑞亭老先生的《麻瑞亭治验集》和《医林五十年》里的说法与我的相同。

石芤

“芤者,血虚而不守也。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芤也。”

个人认为应该是:阳体实而阴体虚
这个暂时没有找到与我相同的说法。

以上两例都是纯粹从上下文字面上的理解而来,也讲不出更多的道理。
我以为是印刷错误。

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你应该把你看的书的版本说清楚
-----------火曰炎上,其不飞浮,赖之水降,水曰润下,其不下流,赖之火升。脉之沉小,真阳衰败,失其温煦,寒湿之气,贼其中土,中气失调,水火分离,火性自升,而脉浮大。是其浮大,源自损小,真阳里虚,表阳实大。浮沉表性,石芤表虚,性自不调,而后乃虚。

阳体若实,安能升浮?阴体若虚,安能沉降?阳化虚气,阴成实形,五脏六腑,虚实方安。
-----------首先,谢谢各位的回复和指点!

关于版本:
一开始确实想要写清楚的,但是本人手头只有一种,另外的版本则是电子版。
其次,就我所问的问题,各个版本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所在页不同。
未能标明,实属无奈,也给各位定位带来不便。在此表示抱歉。

关于ft2935711网友的解释:

你的四字真言,已经颇得黄师的真传了,但是我对你的解释仍有疑问。

“脉之沉小,真阳衰败,失其温煦,寒湿之气,贼其中土,中气失调,水火分离,火性自升,而脉浮大。是其浮大,源自损小,真阳里虚,表阳实大。”

这段的解释似乎可以解释“沉之损小,浮之实大”,但是碰上“浮之损小,沉之实大”又怎么办呢?
因为根据黄师的理论,还是因为“真阳衰败,失其温煦,寒湿之气,贼其中土,中气失调,水火分离”,
那后面怎么改呢?

这里的浮和沉指的是取脉的部位,即寸口位的三部九侯的浮中沉,而不是整个这段所阐述的浮脉和沉脉。
另外,从文字的角度上讲,前面先浮取,后沉取,这里先沉取,后浮取,所以在探寻阴的脉象,就是脏的脉象。因此,这里应是:阴虚于里而实于表也

“阳体若实,安能升浮?阴体若虚,安能沉降?阳化虚气,阴成实形,五脏六腑,虚实方安。”

我想你解释的是阳气和阴气,但是文中所表达的是阳体和阴体,我认为是指脉象。外实内虚,所以是芤。
在此的阴阳,文字上解释为内外。
还有,你解释的是平人状态。
正因为石芤都是病脉,所以不能正常的浮升降沉。
-----------心肺以浮,肝肾以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上君不明,浮之损小,下相欲救,沉之实大,真气鼓之,合水生木,生意得遂,君火复明。

顺性则生,逆性则亡,人之将死,上阳下阴,上若燃碳,下若寒冰,水火复本,神魂分离。常不病者,真阴上镇,真阳下升,水火非性,阴阳之征。

芤者血虚,气不得守,气浮外鼓,血虚中空,如按葱管。
-----------石芤脉的那一句我与楼主的看法是一致的,从上下文和黄氏的行文特点很清楚就看出来了,那里是一个传抄的错误。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这一句应该没问题的,三楼师兄分析的很对。
-----------①“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 原出自《难经》六难,原文为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 ,
    损 → 减少 的意思,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
      从脉的位置来看,阴位于里,其脉沉
                      阳位于表,其脉浮
   “故曰阳盛阴虚”→ 此阴阳所指的对象是表里。即表为阳,里为阴。
   
  至于黄师“阳虚于里而实于表”,应是从一气的角度看,也就是3楼所说的“真阳”,
    此时 阴阳的对象是指“真阳”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 是脉象
  “(真)阳虚于里而实于表” → 是造成上面脉象的原因
  “火曰炎上,其不飞浮,赖之水降,水曰润下,其不下流,赖之火升。脉之沉小,真阳衰败,失其温煦,寒湿之气,
       贼其中土, 中气失调,水火分离,火性自升,而脉浮大。是其浮大,源自损小,真阳里虚,表阳实大。”(引自3楼)
     → 是从人体生理、病理的角度进行解释

结论:
  黄师的这句话应该没有错。
-----------谢谢这位网友的回复。
你的回复给了我很多启发,但是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

在你的提示下,我去翻了黄元御的《难经悬解之六难》:

六难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黄解】:阴位于里,其脉沉,阳位于表,其脉浮。

再看《四圣心源之二十四脉之浮沉》:

浮沉之中,有虚实焉,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
其中【】内为此次争议之所在。

对比这两段,其实讲的是同一个事:诊脉者当于浮沉之阴阳之性中参以虚实也。
连文字都一致,所以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呢?
结论就是:
浮沉之中,有虚实焉,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阴)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阴虚于里而(阳)实于表也。

另外,我提过,在麻瑞亭老先生的《麻瑞亭治验集》和《医林五十年》里的表述与我的相同。

至于你说3楼网友所给的理由,我已经在第4楼给出答复了。而他在第5楼作出的回应,似乎不能很好地回应我在4楼提出的疑问,只是坚持了他的想法。

但是你对3楼网友答复的引用似乎与他的表达有所不同。
结合3楼网友在第3楼和第5楼的答复,他所谓的“真阳”是和“真阴”相对的一组概念。
而你说:应是从一气的角度看,也就是3楼所说的“真阳”,而阴阳的对象是指“真阳”。
我的理解是:你认为“真阳”指的是“一气”,没有那个“真阴”。这个和3楼网友的概念是不同的。

好了,这个扯远了,就此打住。

[ 本帖最后由 fwjy 于 2010/3/22 20:49 编辑 www.med126.com/hushi/]
-----------坤载先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一气周流之象,这一点在四圣心源里尤为明显。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这是一个左路不升之象,所以寸小而尺大。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这是一个右路不降之象,所以尺小而寸大。
“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表阳里阳终是一阳,真阳真阴终是一气,象成则出可分,入可合。《道德经》: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在上面我之所以要把一气分开来说,是因为这个象不是说说就能明了的,一定是躬身亲行后才能领悟。

我说的道理不一定正确,但我认为只有当你把所学到的东西融汇成自己的想法,你所知道的道理才能为你所用。这时候你看任何一本医书,他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并无二致。看病的时候,思路也异常的清晰。经常是自己心里没想着任何成方,单纯是按患者所现之象来用药,可开出来的方子,却都会暗合经方之旨,于患者的虚实不同,又能有所变化,疗效也会成倍的提高。

书可载文,难以传真。死读书,不如没有书。前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于其所书之文,察其欲发之意,方为读书之正途。
相关文章
 护心七厘散(《蕙怡堂经验方》卷三)
 宠物狗是否会造成女性不孕?
 8年了 劳累后身上反复起红斑
 虚损二十八
 第二节 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医小膏药制剂有望纳入北京医保报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