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来介绍下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用六经辩证的话,可以归为厥阴病,病在肝木。肝木喜温不喜寒,但有时
伤寒,或者自身体质之偏导致木郁,则会产生邪热。白头翁汤就是针对这类症状的组方。
看看其组成:白头翁 二钱
黄连 二钱
黄柏 二钱
秦皮 二钱
上面四味,药量相当,以白头翁为君,重在清下焦之热。我们整个方来看,黄连黄柏去上下之湿热,秦皮白头翁则主清木热,四味合在一起,清降木热的同时,兼去湿热。主治在下。
来看看具体治则:治肝经热利,后重,渴而饮水。肝木为升为顺,受邪则不能疏泄升发,所以下陷为病。下陷生寒可以用
当归生
姜羊肉汤,或者
乌梅丸等来对治,如果是下陷生热,热膨胀更要求求疏泄,热迫中下,不能正常运化水分,则形成湿热相交,体现为热利,渠道不通,所以后重,热在下焦,上源亦乱 ,所以会渴而饮水。
再看脉象:沉细而有力。沉为内,细津伤,有力为热像。所以是内有热,疏泄不通之像。如果脉象不太强,不是很有力,彭子则建议不要使用黄连黄柏等大寒之剂,反而需要补土以助。彭子举例遇上白头翁症,观察到其人脉若,则以白头翁汤化裁,以
栀子皮替代黄柏黄连,并加上
山药扁豆来扶中,以任寒剂。而且也是一服即愈。
刚才提到,这个白头翁汤主要用在伤寒及于厥阴,厥阴往复之力突然增强所导致的大热之象。一般的肝经内热,则属于虚热之类,可以用六味
地黄丸等来加以扶正即可。
在这节中,彭子提到了我们治病的一个重要参考原则:是天时地理。比如“夏日多雨,地下之热较实。夏日少雨,地下之热较虚。春夏则地下之气之热较虚。秋冬则地下之热较实”,又比如“秋冬之间鸣雷,则秋收之阳外散,冬至后不冷,常起大雾,则冬藏之阳外散。”等等,都是根据当地气候状况来结合治疗,可是现在的中医书籍上,包括古代典籍中注意到的估计实在不多,包括地理位置等,比如东北气候严寒,收敛较足,南方气候四季如春,收敛不够,冬季收敛之热也不足,所以两地之病并不一致,前人的方剂都是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生效,照搬方剂时也理应考虑到时空的联系,因为人体为一小宇宙,不能结合起来考虑的,就谈不上对中医有多么深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