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药量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现在众人都似乎倾向于一种用重药的风气中,药用量愈大,医术愈高,药量大,也带有一个问题,量大,则煎的时间当久,方能煎出药效,而煎的久,则又缓和了药性,对于某些病症不宜,此是一则,另外药重,脾胃运转之力足否,亦是一个问题,常言:以甘淡养脾,药重而久煎味浓,是否甘淡,可思,我并不排斥用重药,但现在确实很多人迷恋用重药,这是值得大家注意的,用量轻并不代表治不了病,药轻则易煎出药效,易于运转枢机.阳气为贵,这确是,但阳贵贵于运,令其于散时散,收时收,散时附子,细辛,肉桂,杜仲,收时巴戟,菟丝子,熟地,苁蓉.非一味附子,更非一味重用附子,善治者,以调,助人以却邪,非直攻其邪,善于调者古有仲景,后有叶桂,近亦有蒲辅周,刘渡舟,施今墨.
  慎思...
-----------阿弥陀佛.
-----------元气,或曰抵抗力为主。
药石为辅,地位已明。不可乱政。
内经有论:毒药十五,利药十六七,平药十七八,不可尽剂。以粥养病。以待天时。(记不清原文了,大概意思。)是经验之谈。
-----------南无阿弥陀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重用某藥,則方中其他藥物反而受到制約。如果普遍都是重用的,那患者的身體反而受到制約。

【中醫傳藥不傳量】,古話如此,不無道理。

故用藥量,需根據“三因制宜”來考慮。凡一切之偏而無度者,皆是庸醫。
相关文章
 中医学的理论制高点(三)  杨世廷
 请教高手!关于养生桩的问题!
 经行浮肿病
 威灵仙
 我的手臂刮痧过后成这样是不是正常?
 口味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