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学习中医从哪里入手?【转帖】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12 07:02 编辑 www.med126.com


按:学习中医如何入门,讲的方法很多。但是真正说的全面而有见地的很少,机缘巧合见到了这篇文章,感觉还不错,故转录如下。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我浅见还要看你从哪儿入。如属于正规教育,那曲垣说的对,这是中医的基础,不学一些通俗易懂的怎么行?这个很重要,入门后就要结合自身环境多看多问老师,多见习门诊,这样就慢慢掌握中医的一点思维了!以后根据喜好和需要,再进一步提高。

如自学,那范围就更广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然虚心博采,信心验证于临床可多有建树。

当然从何入门,最终则建树深浅不一。我的一点体会,这就要看你的性格优势在哪了,知道自己的优势,也就打开了一扇门。这个门是不同的。所谓的中医要看“悟性”,指的就是这个,只是没有被人认识而已。如你古文较好,性静敏思,长于推演,那我看应从《内经》《难经》等书入手,先知中医生理、经络、生克、吉凶等入手,如要临床可参看本草,如《神农本草经》等,再就是参考一些医家的医案、医论和释儒道相关书籍等,如此数年,必成大家。张锡纯,韩天爵等就是这样子。

如你重实践,古文一般,那就由《伤寒论》《金匮要略》入门比较好。这两本书是历代尊崇的中医临床经典,从这里出来的医家不少,如俞嘉言、陆懋修、尤在泾、柯韵伯等,总之历代都有伤寒名家,当然从伤寒入又不拘于用伤寒方的医家则更多,如叶天士、王孟英等。所以从这入很容易与临床沟通,而且到一定程度,自然对各家良莠有个区别,因为这是临床的规矩。

如你古文不怎么好,或很差,思维崇尚科学,不重视推演那就从现代教育部门的教材入手,如上所述,但自学要多交师友,相互进步。

如你古文不好,又不愿用功,觉得好奇或有钱可赚,那就去参加当代的各种培训班吧,但最好不要去行医。更不要对人说你懂中医。曾记得有个故事,说何喁为张仲景卜命言:“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可为良医”,所以学医并非人人能学,为医也非人人可行。总之来讲,中医配方素来讲究“理法方药”,其实其寓意岂止于此,此正中医流派也。那你入什么派,入哪个门要选好,当然要根据自身条件。《内经》关于学医条件,有扼要的论述,请参考!


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入手,继而学习内外妇幼各科等,这也是一条路。不过我认为还是要从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入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网上有(王洪图,郝万山,王雪华)几位老师的教学视频,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黄帝内经,因为是古文,很难读懂,大家可以读读《图解黄帝内经素问》,《图解黄帝内经灵枢》。作者:唐颐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是白话文写的,很好理解。另外,张景岳的《类经》,马莳的《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王洪图老师弟子写的《黄帝内经临证发挥》,都可以读一读。

伤寒论、金匮要略,主要读各家的注解,比较好的有《医宗金鉴》,《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刘渡舟的《金匮要略诠解》

神农本草,可以在学习完大学教材《中药学》后,进一步读《本草经集注》,《本草新编》《本草备要》《本草崇源》以及叶天士的《本草经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学医并非朝夕之功,此外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唐云的《走进中医》都可以学习学习。

文章来源:恒夏中医论坛
-----------拜读了。
相关文章
 臂痛
 请教一个中药学问题
 气陷证
 写给初学中医的朋友们(飘雨山人原创)
 理法纵横(六经):六经气化学说(刘渡舟)
 郎中三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