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经络养生法 杨世廷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经络养生法
杨世廷
经络中医称,天生地造成。
通天周宇宙,万物靠此生。
阴阳合大道,生息寻此中。
直经横为络,天网周身通。
骨肉间经路,皮表络行程。
十二经作主,奇经八脉从。
三阴又三阳,道合八卦同。
医者通为圣,知经养长生。
经络一词是中医的专有名词,和西医的解剖学的神经是两回事。是人体特有的与自然信息沟通的媒介。有其独特的意义。
十二经是经络系统的纲,奇经八脉是经络的目。奇经八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等,其作用是调节和联络十二经使其能正常的按自然规律运行,《灵枢.经脉篇》。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就强调经络的重要性。那么经络在人体内事怎样运行的呢,十二经脉的运行是有规律和次序的,手三阴经(肺、心包、心经)是从胸腹走到手。手三阳经(小肠、大肠、三焦)是从手走到头。足三阴经(肾、肝、脾)是从足走到胸。足三阳经(胃、胆、膀胱)是从头走到足。经络的运行顺序何为始点何为终点。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定的说法,我认为经络的循环次序有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自然之道,他是和生命共生的东西,没有起点和终点。这就是身体的太极阴阳图,如环无端无始无终是和生命共存的。否则说人就是一个小太极的说法就不能成立。为便于记忆用五言诗的形式说明十二经的寻行。
手有三阴经,肺心心包从。
从胸走到手,因此而命名。
手上三阳经,大小肠三焦。
从手走到头,待足三阳行。
足有三阴经,肝肾脾内中。
从足走到胸,与手三阴通。
足上三阳经,胃胆膀胱行。
从头走到足,太极已形成。
以上是十二经的寻行过程,下面我们还要逐一的讲各经的寻行路线和怎样才能保证其经络正常通透运行。一、肺经循行诗
手太阴肺经,胸走到云门。
两臂前内侧,天府尺泽通。
列缺还鱼际,少商却也络。
交于手大肠,表里出此经。
商阳与少商,常捏使长生。
二、心包经循行诗
手厥阴心包,上肢内中行。
天池走天泉,曲泽间使平。
内关过大凌,劳宫降中冲。
交于手少阳,三焦心包通。
邪侵心包时,劳宫与关冲。
三、心经循行诗
手少阴心经,心出走极泉。
上肢内侧后,少海通里连。
神门走少府,少冲小指尖。
交于手太阳,分支目糸连。
极泉与神门,常搏养此经。
四、大肠经循行诗
手阳明大肠,食指出商阳。
从肢外侧上,合谷曲池详。
巨骨与天鼎,扶突上迎香。
左右交人中,交于足阳明。
合谷与曲池,常按大椎通。
五、三焦经循行诗
手少阳三焦,背行尺与挠。
经穴走关冲,中诸外关桥。
支勾上天井,天峁上膻中。
左右交大椎,分行翳边风。
循耳上孙角,耳门竹连空。
意存膻中穴,英冲外关通。
六、小肠经循行诗
手太阳小肠,少泽小指详。
上臂寻外侧,后溪连谷阳。
养老穴支正,天宗近曲垣。
肩中走缺盆,上把天容连。
上分走听宫,下止睛明间。
入腔连心络,交于足太阳。
小肠经有恙,少泽与睛明。
七、胃经循行诗
足阳明胃经,迎香于人迎。
上者去承泣,横过颊车中。
再下入缺盆,乳中到不容。
天枢气冲关,下肢外侧行。
足三里,阑尾又丰隆。
巨虚连解溪,下走兑立中。
一分合主经,二分足太阴。
三里与气街,推拿养胃经。
八、胆经循行诗
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醪。
上到颔厌穴,完骨走阳白。
回首入风池,下落肩井来。
日月斜京门,维道环跳开。
过了丘墟地,足窍阴经埋。
一经分三支,各行其路详。
一支合支脉,一支合主经。
直经交横络,又交足厥阴。
长养足少阳,日月与太冲。
九、膀胱经循行诗
足太阳膀胱,睛明上承光。
通天连天柱,五俞承扶梁。
委中走承山,飞扬至阴藏。
分支开右道,秋边止婺阳。
上峁下会阴,皆属膀胱经。
此经分三支,主经连委中。
想使膀胱沥,合谷与委中。
十、脾经循行诗
足太阴脾经,隐白起公孙。
三交还地机,阴陵血海寻。
冲门开食窦,周荣邻大包。
出胃通膈肌,心交手少阴。
脾经本属土,大包连地机。
十一、肝经循行诗
足厥阴肝经,太冲足趾中。
内踝从中封,沟泉二穴邻。
阴廉至急脉,章门到齐门。
分支从肝起,交于手太阴。
肝气若不舒,章期二门行。
十二、肾经循行诗
足少阴肾经,涌泉足心连。
小腿内后走,太溪阴谷全。
上股入长强,直上幽门关。
俞府连舌根,交于心包安。
肾经若疼痛,涌泉与水泉。
以上歌诀后句是各经养生主穴,经常按拿可使本经通畅,达到经络养生的目的。上面我们说了十二正经的循行路线,起止点和相交点,但这只是一些皮毛的东西,是让我们首先认识经络。千万不要把经络和神经混为一谈。认识就是先认可在识别,认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认可就是承认,承认某种事物的存在。既然你认可了经络你一定就认可中医了。现在有很多学西医的不认可中医,那他肯定就不认可经络,中医古籍有两千多年的积累,万卷有余。大家不可能全部去看去学,但是有两部经典是非学不可的,因为他是医学的源泉,那就是《黄帝内经》与《伤寒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关于《内经》的命名说法不一,我认为五脏阴阳为之内,万事宗法为之经。
所以说《内经》是一部讲五脏阴阳与宇宙自然关系的书。《伤寒论》呢?张仲景绝顶聪明,他把自己的书叫做论,为什么不说是伤寒经呢?《内经》讲的是天人合一的大道,是“道”。孔子是圣人,这是古人给他的称号。现代人称孔子问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这些“家”都说明不了孔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只有成为圣人才能说明孔子的伟大贡献。所谓家是现代把学问分科后出现的称谓。但是对家的要求没有一个标准。也就是说没有统一水准。张仲景的《伤寒论》是解《内经》之道的书,所以被称为圣人。而不是家,于孔子的贡献等同。
现代的所谓专家尤其是医学上的专家,在西医里科分的比较细,各科都出现了专家,而在中医里确没有那么详细。谁要说他是中医专家那就太可笑了,因为在历史上只有张仲景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医家、是医圣。因为《伤寒论》论述的是治病的过程和层次,六经辩证正式证明了这一点,世无二者。现在哪一位专家有这样的贡献呢?你没有这样的贡献怎么能称的上是专家呢?张仲景是以慈悲和爱心写下了传世之作《伤寒论》造福于后人。张仲景之所以称为医圣就是他的慈善和爱心,谦虚谨慎一丝不苟。你看《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先后次序是多么的严谨。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得病的深浅和层次一目了然,知道了得病的深浅和层次,就应该知道使之康复的层次和过程。使后人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多伟大呀。所以被称之为医圣。现代中医出不了这样的专家。为什么呢?西医有专家无可非议,因为西方人的语言形式是说什么“是”什么。而中国尤其是中医只说什么像什么,西方人研究的是形而下,“器”世界的东西,而我们中国人研究的是形而上“道”世界的东西。西医研究人体是通过解剖研究人体脏腑,而中医是通过象术学研究人体的。如《灵蓝秘典论》第一句话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如何”?”
“如何就是象什么”。“相使就是相互作用”。十二藏就是五脏加六腑,再加一个膻中。贵贱如何?就是问十二藏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就这样一句话中的两问就给中医定了格,中医出不了专家,要么是圣人,要么是大家或者是大医,要么就是庸医。“相使”“如何”四字我们在仔细想一想如果一个声称是心血管专家或者是肾病专家的人,你们说是不是得推翻《内经》再重新创立中医理论呢?因为中医是治得病的人,西医是治人得的病,中医治病离不开自然,里不开阴阳五行、八卦、九宫、风水、社会、家庭等一系列与患者有关的现象,系统性非常强。自古以来不乏名师大家。我说没有中医大家强调的是“专”字,而不是“家”字。如战国时期的扁,著作有《难经》,三国时期的华佗著有《五禽戏》《麻沸汤》,隋代的巢元方著有《源侯论》,唐代的孙思邈著有《千金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宋代的陈自明著有《小儿药证真决》,《妇人大全良方》还有金元四大家,刘元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在学术争鸣的时代根据个人的经验提出不同的见解,各树一帜,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李东垣作脾胃论,辨或论,兰室秘藏等。有东垣十书传世。是温补派的代表。
刘河间著《宣明论方》和素问玄机源病式。从五运六气来分类各种不同的疾病。是一次大的改革。朱丹溪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滋阴派代表。张从正著《儒门事亲》是攻下派代表。明代医家王肯堂著《正治准绳》内容丰富,是十七世纪的医学名著。明代薛已著《薛氏医案十六种》张景岳著《类经》《景岳全书》把方剂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变通运用多生奇效。
张璐著《医通》立论本景岳,以温补为主。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总结明以前药物治疗经验,不仅是我国药物学经典,而且在国际医学领域中也有崇高地位,并著有《濒湖脉决》为后世医家所尊崇。
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改正古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并发展了淤血治病的理论。
俱往矣,中医分家立派如树大分支,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有趋本归同之势。近代名医张锡纯著有《医学中衷参西录》,张巨应著有《中医学修习题解》以中西结合为思路探讨中医理论。颇具成就。无界归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未来医学降容各家各派之长成为大同医学。纵观历史中医无论是分家还是立派,很明显只是在治疗上各有独见,并非是专攻哪一脏腑。如李东垣重视脾胃,他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主张温补脾胃。刘元素以五运六气来分类各种不同疾病,他是寒凉派代表,他以为风寒湿燥,皆能化火,火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在治疗上主张使用寒凉药,并根据疾病性质不同,治法各异。如中风即用白虎汤,也用附子继命汤。还如朱丹溪的滋阴,张子和的攻下等都是在治疗上各有多长。所以我说他们都是大医家、大贤人、大圣人但绝不是专家。
我不反对某一位中医对某一脏腑的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那说明他对这一脏腑研究的比较透彻。比如说治疗肝病的,心血管病的,和其他脏腑等有他的独到见解和独特治疗方法,药到病除,这样的中医在治疗其他脏腑的病时肯定也是应手可得。因为他对人体脏腑的关系了如指掌,不过是对于某一类疾病治的多了,知道的人多了,口口相传,就成了肝病或心血管病专家。我提示同行中医切忌这个“专”字。
这些话写在经络养生篇的后面,无非就是进一步证明经络这个名词是中医的专用名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有名有穴,通天彻地贯穿人体。针其穴位则麻木胀痛,可使人木呆(点穴使人不能活动)。亦能祛病除邪。虚,则无形无相又属虚空。但在中医眼里却是生人之本,救人之机,并且更进一步说明中医的神奇大道。
相关文章
 十八太保英雄丹(《古今名方》引少林寺秘方
 大小便统论
 失眠怎么治?
 足阳明胃经
 足三里附近的水泡,请教
 解毒生肌定痛散(《急救仙方》卷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