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古书上的人迎脉现在有人用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还有临床意义吗?其具体位置是不是指颈部的动脉?
-----------左人迎右气口.与它同时期出现的幼稚的把脉方法还有太素脉.这两种方法早就不用了.缺范实用价值.中国中医脉症里.有把整个把脉和脉的发展变化说的很祥细.
-----------12經脈揭祕的作者就是把人迎脈
很少人會
-----------不会把人迎就不会把!不能妄言古贤幼稚.
试问现有谁能不望闻问诊,而单把手寸口就能标准鉴别阴虚脉,阳虚脉,阳盛脉,阴盛脉,阴虚阳盛脉,阳虚阴盛,阴阳两虚脉这几类脉呢?
现流行把脉戏说能知某种病某种瘤,其实都是经验,没有标准.就如临床久了看到一病人走进诊室就知其大约一二般!更不用说熟病人了.
把颈人迎其实就是总把阳脉.是阳盛还是阴虚,是阳虚还是阴盛,和手寸口把阴脉比较即知!
颈人迎盛一定阳盛,反之亦然.不信现就可以去临床试金言!
-----------人迎气口脉是《内经》所提出,与三部九侯、察独构成《内经》遍诊法的特色。至《难经》完成了独取寸口,人迎气口,三部九侯,察独又分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太素》脉则是宋代才出现的。宋代是理学兴起的时代,各种占卜方法随着理学而兴起,《太素》则是用中医的脉诊来占卜的方法,本来与中医脉诊没有多大关系,但脉诊是中医的标帜,所以往往使人误认为是中医的脉法。
    人迎气口是成书于两汉时期的《内经》,《太素》是理学兴起后的宋朝,二者相隔差不多有1000年吧。
-----------为什么放弃三部九侯的古诊法而取难经独取手寸口的方法呢?
想想在封建统治的那些世纪,小女子都必须裹脚,孙悟空给公主把脉也都须借助于丝线,做一个中医当时能让你握纤纤细手都很开放了!!至于想诊足诊头更是禁区,所以仲景大师也有"时人诊手不诊足"无奈的感慨.
几千年来中医脉学以外的理论都得不断发展,而唯独脉学还是模糊难分!为什么呢?古贤是够聪明了吧,但都不能解决脉学问题,李逵只有一个!所以只能从源头找出原因.
独取寸口诊脉方法是误道千年啊!
三部九侯的古诊法理论和现代人体血液三大循环系统理论是相符的.本人用三部九侯古诊法已经临床多年,已由开始采掘到宝藏时的惊骇到现默默努力的奋斗.
做为一个三部九侯古诊法的继承者决不能让无知的医者对他妄言,所以在此啰唆几句!
-----------六楼的朋友,走自己的路,辛勤耕耘,总有收获!
    见到有同样喜好古脉学的朋友,高兴。惜我们相隔遥远(有3000公里吧),以后当找机会实际交流。
-----------若有机会能跟大先生交流将是我的荣幸.现我在拜读杨昉先生写的<<内经纬读>>,此书从中西对比的角度和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内经中的概念和体系进行解释,内涵科学.是近年来解读<<内经>>的好书之一,有划时代的曙光意义!故在网络上推荐给同志朋友挺挺!!希望大家一起受益.
-----------三部九候致今仍有她的实用价值。
相关文章
 第一节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
 中湿
 胜军丸(《沈鲐翁医验随笔》。)
 阴虚
 三圣散(《百一》卷三)
 十岁优等生申请退学触动中国式教育神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