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传统脉诊三境界 详解篇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此乃脉诊初学所处之境,在此境中个人以为应该抛开二十八脉,用心去体悟指下的感觉,此时最关键的是多练,在下刚开始学脉的时候,坐在老师旁边,老师摸完,我再摸,也不看老师写的是什么脉,就体会自己指下的感觉,或如水漂木,或如盘走珠,或如捻葱叶,或如按鼓皮,或轻刀刮竹,或病蚕食叶,诸如此类。由于老师的病号很多,用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常见脉的指下感觉都有了,接下来便进入了第二境界。
<2>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到此境界已经对各种脉象的感觉了然于心,此时一要在师出求证,问老师的感觉,老师定为什么脉象,二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以证测脉,然后用心体悟,如外感寒邪之紧,中风之缓,中暑之虚,失血之芤,木郁之弦等等,慢慢的各种脉象,真真切切的如山如水现于眼前,此即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山有山象,水有水象,达到此种境界,便可指导辨证治疗了,随着临证,指下的感觉越来越准确,渐而山真而水切,不断深化,便可达到指下山河可辨的境界。
<3>山外还有山,水外还有水
    此乃脉诊的最高境界,山外之山水外之水,乃圣山圣水,山水言形言象,山外之山水外之水,言气言化,达到此种境界,便可由形而上而近于道,此时可体会到,言外之意,画外之音,传统脉诊的最高境界是体悟病人的脉气,气的寒热温凉,气的升降出入,上工调气,中工乱脉,即是言此,达到此种境界便可在气的层面上与患者交流,甚至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齐向华教授的意势诊脉即是言此,笔者正在潜心研究的指针脉法即是言此,此时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此种境界如处化境,悟者乃知。
    脉诊得此三境,由地及人而登天,脉道毕矣!心存救济,故曲碎论之,望学者不耻言之鄙俚也。

[ 本帖最后由 枝上傲梅 于 2009/9/21 22:34 编辑 www.med126.com/job/]
-----------高人之见,佩服。
-----------很少见到此种文章了
-----------登上顶峰见日出,回头帮扶世人上,此乃大同也,希望楼主知之也。
-----------
tanyj 发表于 2010/1/8 23:20
登上顶峰见日出,回头帮扶世人上,此乃大同也,希望楼主知之也。

楼上与楼主皆高人。
相关文章
 芦荟胶囊
 太平圣惠方 序 上课笔记
 深圳“鞠躬校长”下课背后
 鼻窦粘液囊肿
 豆蔻粥(《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锦灯笼是什么中药呀,为何《中药学》教材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