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06艾灸治未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2/5/30 07:35 编辑 www.med126.com/rencai/

艾灸治未病

                                                              ○ 徐 来 军

我国自古有治未病的说法。此说最早始于《黄帝内经》,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篇》又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然而纵观医史,医林中的名医,哪有以治未病自立的?据传,一代神医扁谈到自己的医术时,却说自己远不如两个哥哥:大哥医术最高,医在病情发作之前,病人未觉其病已除去病根;二哥次之,医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刚显已药到病除;他自己最差,医在病情已很严重之时,不仅病人痛苦,且须下大力气才得病除。最终扁鹊成为神医,而他的两位兄长可就惨了,连名号都埋没了,何论其医术?盖因只有在性命垂危之际,救人于起死回生之中,才能使人叹为观止,佩服得五体投地,如像扁鹊治好了虢太子的病那般。以后来找你治病的人才多,你才能获取足够的医疗活动的运转资金,在医林中你也才能够有立足之地。你就想吧:已经有了病的人,多数都还硬要挺着、抗着呢,病还没有到来的人,或者病已经有了,而自己尚能耐受的人,他愿意找你治疗吗?齐桓侯不是说了么:“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你给谁治未病去?或许你会说,那我就不给别人治未病,专给我自己治未病!这样的话,慢慢地,你就变成养生家、神仙家,也就不再是医生了。

以当今的情形而论,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治未病”叫得最响的,就是那些做医疗广告和保健品广告的。

总而言之,从古至今,治未病虽好,但从未真正落实过。或许有吧,那他就是神仙家,他密而不宣,他隐藏于世。我们无从知道,也等于没有。

艾灸却具备着治未病的优势。

据说,“未病”概念,从专业的角度,界定得很严格很缜密。我不是专业医生,不受此限。就把前引《内经》两段所述的情况,也就是扁鹊他大哥、二哥治病的情况都列于“未病”的范围。就说艾灸吧,完全健康的人施灸,算是治未病;有了轻微疾患,预防其发展成为大病而施灸,算是治未病;有某种亚健康迹象的人施灸,也可算作治未病。概念用得粗略一点、模糊一点。其中漏洞,贤达之士可用自己的智慧弥合之、消融之。总能知道我想说的意思,有倒是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艾灸能治未病吗?换句话问,健康人施灸有益吗?我不是专业医生,之所以留心于艾灸,不是用于给别人治病,而是想给自己保健、增健,所以特别关心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不能的话,我岂不是白白枉费了心机?从一般书籍报刊以及网络上的信息来看,这是不成问题的,大家都说:“能!”有两个人持不同意见。这两个人是谁呢?说出来准能让你吓一跳。一个是古代的圣人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另一个是现代的大灸疗专家周楣声!孔子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这句话的意思,须要放在前后文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够明白。事情是这样的,在《庄子·盗跖》中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孔子和柳下季是好朋友。柳下季是一个大贤人而他的弟弟却是有名的大盗——盗跖。孔子对柳下季说自己愿去说服盗跖改斜归正。柳下季知道弟弟的性格,劝孔子不要去,孔子不听劝告,还是前往。结果孔子差点丢了性命,被盗跖数落了一顿,赶了出去。孔子回到鲁国东门,正好遇见了柳下季。柳下季问道:“几天不见,看你像出远门的样子,是去见盗跖了吧?”孔子仰天长叹说:“是啊!” 柳下季又问:“挨盗跖的骂了吧?”孔子说:“是啊!”然后才是上面所引的那句话:“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下面还接着说:“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急急忙忙地奔走,又是给老虎料理头发、又是给老虎的胡须编辫子,到头来还差点被老虎吃掉!在了解过前后文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的意思,就是“我孔丘真是没事儿找事儿啊”。在孔子看来无病自灸是多此一举。周楣声是怎么说的呢?他在《灸绳》第四章第一节中说:“针与灸的治疗作用都是以适应需求为前提,故病理状态乃是决定针灸治疗作用的关键。针灸平衡阴阳的双相调节,必须在病理状态下才能显示。……当阳症和实症已具有泻的条件和要求,阴症和虚症正待有补的措施与作用,针和灸的物理因子在身体需要的病理状态下,自可顺水行舟,因势利导,产生其自身的调节功能。”言下之意是,健康人没有病理的出现,也就自然没有针和灸的需求,没有这种需求你硬要去做,也是多此一举。

既然如此(加之历史上的大医多是治已病而成名的),未敢遽信书刊网络大体一致的说法。不能不作一番考查。

我们在前面第一篇文章《要想保住健康,身上常留艾香》中曾看到,窦材在他的《扁鹊心书》中的《需识扶阳》一节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人于无病时常灸一些穴位获得好的效果,这不是治未病吗?这不是保健增健吗?这不是能预防疾病吗?类似的情况在古代有较多的记载,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着人。”有的还用了专门的术语,叫作“逆灸”,意思是说病还没来,就迎着它灸,从而把它却走。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说:“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月,喜逆灸以防之。”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卷三》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据说早在晋代“逆灸”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

日本灸疗专家代田文志所著《针灸临床治疗学》第一篇第八章中有一节专门谈“用于健康身体的灸”,今摘录于下:

灸除用于疾病治疗之外,也可作为预防疾病,或保护健康的方法,而用于健康的身体。灸自日本明治维新时,中医学被废止以来,虽被斥为迷信野蛮而加以蔑视,但现今仍然在世间以根深蒂固的力量拥有惊人的势力,近来其声价且愈来愈高,相信其医疗价值的人,亦愈来愈多者,正因为它对疾病治疗上,有着惊人效果的缘故。另一方面,亦有不少是由于它有效于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及增进健康,已在医学上得到了证明。

医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万人顽无病而完成其本分。若仅仅是医治已病的人,就不是它的全部目的。唯有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及增进健康,方是医学的真正目的。

针灸疗法,尤其是灸法,在成为医学最高目的的预防疾病、保健及增健方面,能奏大效,这正是近来从事于灸的医学研究的学者们所唱导之点。

因灸而白血球和红血球增加、血色素增高、白血球的嗜菌能力变为强大,血中钙质分量增加、对结核赋予某种程度的免疫力,这些都是被现代医学,究明了的事实。由以上的原理,也可明了灸疗对预防疾病、保健及增健奏效的道理,为了民族保健、增强人发体质,大大的发扬针灸而达成医学本来的使命,现在正是时逢其会了。

因此,针灸治疗,其对象不应单单是有病的人,已到了也需以健康者为对象的时机了。在民族医学、学校医学、工厂医学,应该组织针灸的时机来临了。

这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论述了。现在仍有现实意义。当今我国科研工作者也以健康人为对象做了艾灸的科学实验。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赵宁侠、郭瑞林、任秦有、李娟等人,选择其本校健康男性学员30名,应用美国Acuson Sequoia 512型超声诊断仪,分别于艾灸百会穴前后测试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艾灸百会穴5天后,左侧大脑中动脉Vmax、PI、RI及右侧大脑中动脉Vmax、Vmin增加非常显著(P<0.01),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百会穴可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血管搏动指数增加,脑血流量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他们之所以做这样的实验,是因为艾灸百会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非常有效的事实已经存在,然而其机理尚不明确,之前的文献亦缺乏记载。他们做过实验之后,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以《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为题的论文发表在《中国针灸》2003年第11期;以《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右侧大脑中、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为题的论文发表在《针刺研究》2004年第01期:以《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左侧大脑中、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题的论文发表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04期》;以《艾灸百会穴对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为题的论文发表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以前我们总是拿艾灸在病人身上的治疗作用移植到健康人身上用来防病。这样总感到底气不足,总怕不可靠,总觉得缺少理论依据。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者们,他们颠倒了过来,把艾灸在健康人身上的效应用来说明艾灸治病的机理。这就充分说明,艾灸既能治病,也能防病。

以上就是为解决问题而搜出的一些例证。如果不怕麻烦,还能罗列更多。再多,也未见得能够在孔子和周楣声的权威论述之下卓然成立。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还是再回到上述两位圣贤那里,寻求问题的解决。从孔子的“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在春秋时代,第一,用灸法疗病已是常事;第二,尚未出现保健灸法。春秋时代尚未出现的事物后世陆续出现的可就多了。艾灸本身也是有它的发展过程的。焉知健康保健灸不能从无到有地发现出来、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呢?因此,孔子的那句话,对健康保健灸,对艾灸治未病,并未构成彻底地否定。至于周楣声的论述,在那里他主要是对针刺和艾灸的共同之处作一些讨论,而且是专就治疗而论。在行文之间,他并未顾及到,从他的那段话能够引申派生出:健康人没有病理的出现,也就自然没有针和灸的需求,因而灸之亦无用处这层意思来。何以见得?《灸绳》第一章第一节,在谈到灸具更新与改革时,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故尔对新的灸具的要求:第一热源不能离开艾;第二燃艾不能有烟;第三结构要简单轻巧,用途能广泛,适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与不同病种;第四要能进入千家万户,人人能用,人人会用,既能用于治病,又能用于防病。”请注意这段话的最后部分,明确指出“能用于防病”。并且在第四章第二节中又说:“针灸作用的发挥,乃是促进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提高”云云。退一步说,就是不作如上这些解释,就算是把没有病理状态的出现就没有施灸的需求理解得更为绝对一些,但常灸之,就不会再有这种需求之出现,这不就是治未病了吗?打个比方说:还没有盗窃案件发生,就有警察在这里反复巡逻,小偷也就不敢在这里作案了。那就多灸吧。反正针灸“虽长期应用,也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针灸的配穴不当,至多是减低疗效,决不会因互不协调的经穴同时应用而出现何种不良后果。”(《灸绳》第四章第二节)

至此,问题已经解决。结论:艾灸既能治病,亦能防病;既治已病,亦治未病。

上一篇:艾灸治热病
下一篇:艾灸能补元气吗?


-----------求教:专业一点说,治未病同预防疾病有什么区别吗?
-----------一个是古代语言,一个是现代语言,内涵一样,说法不同。
-----------回复 窍门 的帖子

谢谢!
相关文章
 叙中风论
 草乌头汤(《全生指迷方》卷三引《指南方》
 太虚了!
 风、湿证类
 加减阴疸汤(《胎产秘书》卷下)
 第一节 免疫金技术发展史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