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资料:以道论医解《内经》---- 《换个方法读〈内经〉》书评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文/朱良春  
  
  ■“中医的命运是由传统文化的命运决定的。”所以刘明武强调元典智慧是中华文化之根,也只有探索与接受元典智慧,才能复兴中华文化,中医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复兴。
  
  ■明武读《内经》,颇多精妙新论,解惑之言,其众多内容已超古今之注释。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籍,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与《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是集中医基础理论、预防、养生、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奠基之作,由数代先贤集体撰述。其成书之早(约在战国时期),内容之博(广泛汲取当时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季候、养生等学),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因此被后人尊为“医家之宗”。

  《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素问》侧重于解剖生理(脏腑、经络)、预防、养生、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的阐述与应用;《灵枢》除对《素问》内容有所补充外,尤详于经络、针灸,所以又称为“针经”。两者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被列为习医者的必读之书。

  由于年代久远,其文辞古奥,义理精深,为阐释其义,历代注疏者不下百数十家之多,但悉为以经解经,其中虽多精辟之论,剖析之言,基于现代青年古汉语基础较薄弱,仍难以理解而惧于阅读原著,这是阻碍中医学术完整继承、弘扬发展的瓶劲。如何解决,途径可以是多样的,但关键在于如何帮助青年中医消除畏难情绪,轻松地接受《内经》,读懂、读通《内经》,从中吸取教益与智慧,加以运用,创新发展,以弘扬中医学术,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换个方法读〈内经〉》的作者刘明武同志是一位地质工程师,业余之暇,专心钻研中华传统文化,默默耕耘,十有余载,颇多创获。诚如《中国文化研究》杂志阎纯德主编所言:“他的文章新意扑面,读之如沐春风,其文既给人以文化自信,又催人责无旁贷地勇敢担承。”他不仅广泛涉猎三坟五典,诸子百家,还认真地精读《内经》,并认为“《内经》并不是纯粹的医术,而是道与术的结合体。道是中华文化的终极之理,所以必须以道论医,即从哲学、从文化的角度去读《内经》”。

  有鉴于此,他受热心中医药出版工作的张碧金编辑之邀,而有《换个方法读〈内经〉》的创作。展读书稿后,我深深地为明武同志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医文化的深情所打动。一个业外的地质工程师,能在业余时间,读这么多中外典籍,并能融会贯通,较系统地全面地解读阐《内经·素问》的经文,可谓博览古今,穷幽抉微,新意隽逸,引人入胜。他指出:“在《内经》中可以看到道家的哲理与论断,也可以看到儒家的哲理与论断,文化与医述不分家,这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能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秘密。”

  许嘉璐副委员长说得好:“中医的命运是由传统文化的命运决定的。”所以刘明武强调元典智慧是中华文化之根,也只有探索与接受元典智慧,才能复兴中华文化,中医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复兴。在这方面,明武同志以大量历史文献来阐述《内经·素问》,对渊深古朴的经文进行分析论证,颇多精妙新论,解惑之言,我认为其众多内容已超古今之注释。例如《内经》认为历法、运气是医者应知、应会的两项基本功,不知历法、运气则难以成为上工。因为五运六气关系着阴往阳来、寒来暑往、真气邪气的交替、人体的安康如何;利用天干预测岁运、主运,利用地支预测主气、客气;主客加临预测疾病;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学的瑰宝所在,作为中医理当应知应会。但运气学说复杂而难以掌握运用,医者恒视为畏途,多置而略之,实属遗憾。今明武同志以简明的规律,流畅的文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天文、历法的运算,使人一看就懂,一学便会,能轻松地接受。

  《内经》中许多奥义及其名词、术语,作者不是“原文+注释+译文”的依文解字的诠释,而是既植根于元典文化,以道论之,又广征博引,用生动的语言,鲜明活泼的笔调来阐述经文内涵,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拉近了《内经》的精髓。

  我希望凡是关心中华文化,爱护中医的人士都能来读读这本好书。明武同志在后记的末段还恳切地说:“希望读者能够和我一起思考这样三个问题:没有中华文化,还会有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吗?没有中医文化,中华民族会走过五千年吗?祖先曾经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辉煌,‘我’创造的成果是什么呢?”这三个问题问得好,能使我们头脑清醒,进行反思,振奋精神,切实地传承中医药文化。

  《换个方法读〈内经〉》

  刘明武 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来源:南方日报
-----------我正在读这本书,感觉一般,只能算个内经导读吧,且书价太高75元/本
-----------这个价格的确有点夸张
-----------这是我感觉买亏了的第二本书(本人并未看完全书,而是特意就自己关心的几个地方,仔细看了看,感觉有点失望)


第一本是《黄帝内经素问临床解读》梁邦祯中医古籍出版社图书,号称作者是老中医,书的内容实在不敢恭维,只好弃之不用

这两本书都是在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下,在网上订的。以后再也不敢先买后看了,毕竟眼见为实啊。

还是那句话 “杂书勿看”,绝非虚言。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1/23 13:21 编辑 www.med126.com/yaoshi/]
相关文章
 眼不医不瞎论
 小儿发烧了常抽风证..中医怎看?
 胯腹痈
 搐鼻散(《嵩崖尊生》卷六。)
 请教十二经名词的内涵
 “泻心”善治口糜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