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资料:关于《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十五):伤寒‘四大金刚’(上)》几个问题的商榷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刘淑婷 李禾

《中国中医药报》2746期(2007年6月14日8版)发表的李姝淳、刘小斌两位老师的《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十五):伤寒‘四大金刚’(上)》,笔者拜读之后,有几个问题希望能与作者、读者商榷,共同探求史料真实:
  一、关于黎天祐著作《伤寒论崇正编》

  开篇之始,先正其名。黎天祐,字庇留,是清末民初广东伤寒四大名家之一。其存世之作有《伤寒论崇正编》及《黎庇留医案》。这两部著作,版本少,存世量更少,致世人知之者甚少,多只闻其名,未睹其貌,更谈不上了解其文。某些书籍的引用介绍则出现著者、书名等的错误。例:著者名为“黎天祐”,常被写成“黎天右”或者“黎天佑”;而其著作《伤寒论崇正编》常被误写成《伤寒论崇正篇》或者《伤寒崇正编》。笔者经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特藏室、广东中山图书馆文献分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实地查阅。考证其著作实为《伤寒论崇正编》。

  至于黎庇留的医案,究其来源,主要是出自《广东医学》(原名《广东中医》)祖国医学版,而对于著作《黎庇留医案》,则知之者甚少。《黎庇留医案》出版于1958年。黎庇留之子黎少庇响应党关于整理老中医经验的号召,选择黎庇留生前诊疗的部分手稿,交由当时广东中医药研究委员会医学研究部,经萧熙评述并出版,出版时发行1000册。

  二、“萧熙是否黎庇留的学生”、“许大辉有否参与《黎庇留医案》的整理”值得商榷

  《<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十五):伤寒‘四大金刚’(上)>》中提及:“黎庇留还有大量据经方治验的医案手稿,解放后由其子黎少庇及学生肖熙、许大辉等人整理,出版《黎庇留医案》”。笔者认为“称萧熙为黎庇留学生,许大辉参与《黎庇留医案》整理”的说法值得商榷。

  有关萧熙的史料记载:“萧熙(1913-1960),字叔轩,江西省南城县人。弱冠奋志歧黄,负笈上海,从陆渊雷、章次公诸先生习医,对中医医史研究极有心得,考证病史,蜚声医林,并曾悬壶南昌及湖南等地……1957年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医史学会主任。1958年受聘为中央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平日研究所得,已出版的有《脉诊在临床运用上之经验》,《中国片虫的文献溯源》,《<黎庇留医案>评述》等中医著作,及发表于《广东中医》月刊和国内各中医杂志,文稿为数甚多,远近称美”。

  《黎庇留医案》小言:“近从黎少庇先生处,获读‘庇留医案’一册,盖其先大人庇留先生所遗著者”。而萧熙在《黎庇留医案》序例中提及:“去年五月,向黎少庇先生访求得了他父亲的遗著,‘庇留医案’”。黎少庇在《黎庇留医案》中的序言,首言“先君子以儒通医,专师仲景,略窥堂奥”。萧熙为《黎庇留医案》作序时,并未提及诸如“先师”、“师从”等字眼,对黎少庇也是尊称“先生”,而不是“同门”或“师兄弟”之类。另外,通过了解萧熙的著作或文章及上面对萧熙的介绍可以获知,萧熙做学问态度严谨,重考证。假如他真是黎庇留的学生,无论是出于尊重还是缘于他的做事作风,这个事实在行文上将会有所体现。

  关于许大辉的资料:黎少庇先生交出来的黎庇留医案手稿,经整理,其中的一部分首先在《广东中医》杂志上发表(共有9期),文章皆署名“黎少庇选,坐观按”。笔者经过对照,发现发表于《广东中医》的文章,内容与《黎庇留医案》中部分医案,无论是医案的表述,还是案后的按语都是一模一样的。由此推断:“坐观”当指萧熙而不是许大辉。假如许大辉曾参与整理,则书著中当有所体现。笔者推断,许大辉未参与整理《黎庇留医案》。

  三、“在同一时期仿照其《伤寒崇正篇》体例,对仲景原文进行注解发挥者,还有台山伍律宁《伤寒论之研究》三卷二册,南海赵雄驹《伤寒论旁洲》二卷一册”事实有等考证

  笔者认为《伤寒论旁训》和《伤寒论之研究》在体例上并非仿《伤寒论崇正编》。从成书时间上考证,南海赵雄驹《伤寒论旁训》,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粤东编译公司出版,而《伤寒论崇正编》,则是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冬由粤东编译公司出版,《伤寒论崇正编》要比《伤寒论旁训》要晚两年才出版。另外,正如赵雄驹在《伤寒论旁训》自序中述及:“适值公余,辑注附旁,仿旁训体例,付诸剞劂,俾同志作读本读之可,读后索究其义亦无不可”。可见《伤寒论旁训》乃仿旁训的体例而作。而《伤寒论崇正编》的体例,笔者认为更偏向于诸家论注的汇集。

  台山伍律宁《伤寒论之研究》。注解《伤寒论》者,历代不乏其人,在诸家中,伍律宁对谭次仲的著作,甚为推重。认为他是诸家中最尚者。伍律宁在其书自序中言及“吾所谓首尾一贯,发见仲景之科学的精神与价值,卓然出于柯、尤之上者,谭氏而已”。自序中又言明:“然将正文寻出各个中心,以病状、疗法、方药三者,为之分组,合并解释,组有子目,自成单元,则谭著不若也。至节文次序,不拘于叔和之旧次。诸论性质者在前;各论性质者殿后;无方药者在前;有方药者在后”。这与《伤寒论崇正编》有所不同。并且,作者在序文中,未有提及《伤寒论崇正编》,而是谭次仲著作对《伤寒论之研究》的影响更甚。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相关文章
 芫花丸(《圣惠》卷七十一)
 看到一篇很好的中医文章  转帖过来 大家看
 便血是什么原因
 鼻渊
 脱营
 清金止嗽化痰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