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陈信宏 张轩辞 译
作者: [日]栗山茂久
副标题: 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
ISBN: 9787545800210
页数: 258
定价: 29.80元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装帧: 平装32
出版年: 2009年3月
作者简介:
栗山茂久教授(Professor Shigehisa Kuriyama),1954年生。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曾任教於新罕布夏大學與艾默瑞大學、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目前任職於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主要的研究領域是比較醫學史、科學史。作品曾獲Shryock Medal(1987)、Basham Prize(1994)等醫學史獎項。其著作《身體的語言》甫出版即受國際學界的廣泛注目,並獲得2000年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東方醫學期刊》(Oriental Medicine Journal)之卓越成就獎,在2001年由臺灣的究竟出版社翻譯出版。栗山教授精通中、英、法等多種外語。近年提倡身體感、視覺文化的研究,是醫學士與科學史界最受矚目的明日之星。
内容简介
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差异,不但是理论上的,也源自身体感受的方式不同。《身体的语言》从古中国和古希腊医学的歧异出发,阐析了古代中、希两大文化的身体的“表现性”,不同的文化感官以及各自对人类存在真相的探求。
歧异之一在于“脉”。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医生最后都以手腕为诊断的部位,两个文化的医生把手放在类似的地方,所得到的感受竟然有天壤之别。古中国的“切脉”与古希腊测量脉搏的差别在哪里?
歧异之二在于“观察的方式”。古希腊医者着迷于肌肉的身体,探究着人体器官被创造的目的;古中国医者则在观察脸部表现所反映的内在感受与意向,探索体内变化所流露的皮肤色泽,思索色泽中深沉的意蕴。
歧异之三在于中、希医学对“血液”与“风”(呼吸)的不同看法。中、希医学皆将血液视为生命的来源,但对“放血”疗法,态度却大相径庭;在古中国,从汉代到清代的医籍里,“风”持续性地扮演着人类疾病的主要来源,而在古希腊,自希波克拉底以后,“风”却主要指体内气息、内在力量或灵魂。这些差异显示了什么意义?
以上便是《身体的语言》全书要旨。据此,作者提出以下这个建议:比较研究身体认知的历史迫使我们不断重新检视我们认知与感受的习惯,并且加以想象不同的存在方式——以全新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在本书中,作者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让我们得以直观地体验那古老而新奇的中、希医者的世界。
目录
中文简体版出版说明
导读:身体感的历史
前言
第一部 触摸的方式
第一章 领会生命的语言
第二章 文字的表现性
第二部 观察的方式
第三章 肌肉与自我认知
第四章 颜色的表现性
第三部 存在的状态
第五章 血与生命
第六章 风与自我
后记
参考书目说明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9/8/16 14:56 编辑 www.med126.com]
-----------我虽痴迷中医,但以为医应以人为本,所以对他山之石,也就更加敬重!!!
我至今犹常来论坛,虽然老面孔已不多见,但知行与志行,二人同行,勤於采撷,奇果异花,令我目不暇接,眼界常开!!!
谢!!!
[
本帖最后由 杏林痴叟 于 2009/8/14 20:56 编辑 www.med126.com/hushi/]
-----------这本书应该很不错,去书店看看有没有。
-----------痴叟先生真是过奖了!愿我们都为论坛以及中医的发展尽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