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资料:丹道医家廖厚泽著作出版---《伤寒金匮汇证诠解》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内容简介
本書是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廖厚澤先生,集一生行醫和研究中醫理論的經驗,闡釋中醫古典名著《傷寒論》、《金匮要略》學術觀點的著作。旨在宗承原書,向后學介紹中醫辨證論治的人門方法與提高的途徑。書中記述了很多經驗方和診療效驗以助説明。作者認爲病脈證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中醫診断治療中具有决定性的要素,把握這三點,活學活用,總結傷寒辨證心法,許多疑難雜症可迎刃而解。同時參考古今的醫家們注解《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思想,加以比較分析,扼要地提出個人的觀點,並據此調整了某些原文的條次,使文中病脈證的叙述更爲顯明,也力争排除某些刊誤與錯解,以便同儕們研究、交流。
书摘
至於坊間偶見的所謂"桂林古本《傷寒論》",其真偽有待研究,此處不贅。兹僅録其《序》與《目》,以供觀摩: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序
余聞吾師張紹祖先生曰:"吾家《傷寒》一書,相傳共十三稿,傳抄殆遍城邑,兹所存者為第十二稿,餘者或為族人所秘(按:孫思邈曰:"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傳,相傳為第七稿,與吾所藏者較,其間缺如固多,編次亦不相類,或為叔和篡亂,或疑為宋人所增删,聚訟紛如,各執其説,然玫晋時尚無刊本,尤是傳抄,唐末宋初始易傳抄為刊刻,遂稱簡易,以此言之,則坊間所刊者,不但非漢時之原稿,亦非叔和之原稿也"。余聆訓之下,始亦疑之,及讀到《傷寒例》一卷,見其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盡載其中,於六經已具之條文並不重引,法律謹嚴,始知坊間所刻之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以及汗吐下後各卷。羞後人以讀書之法,錯雜其間,而未計及編書之法,固不如能也,不然孔氏之徒,問仁者衆,問政者繁,何不各類其類,而憚煩若此耶?
吾師諱學正,自言為仲氏四十六代孫,自晉以後遷徙不一,其高祖復初公,自嶺南復遷原籍,寄居光州,遂聚族焉。吾師雖承家學,不以醫名,亦不輕出此書以示人,余之得受業者,殆有天焉。余宿好方術,得針灸之學於永川鄧師寧章公,後随侍先嚴遊宦於嶺南,與吾師同寅,朝夕相過從,見余手執宋本《傷寒論》,笑問曰:"亦嗜此乎"?時余年僅弱冠,答曰:"非敢云嗜,尚未得其要領,正尋繹耳"。師曰:"子既好學,復知針灸,可以讀《傷寒論》矣。吾有世傳鈔本《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向不示人,得人不傳,成墮緒"。遂歷言此書巔末,及吾師家世,滔滔不倦,先嚴促余曰:"速下拜",於是即席拜之,得師事。……

目录
導言(1)
一、 研習《傷寒論》的態度(1)
二、 版本欤錄(4)
三、 《自序》辨(9)
四、 《辨脈》《平脈》辨(12)
五、 《傷寒例》辨,-(16)
六、 傷寒與温病之異同(19)
七、 傷寒與温病"學派"之争(24)
八、 《傷寒論》"六經"的概念(27)
九、 傷寒六經形證並治擷萃(30)
十、傷寒方陰陽證治大用(34)
十一、動氣與"可與不可"(36)
傷寒匯證詮解
太陽篇第一 (37)
一太陽病總論 (37)
(一) 太陽病脈證大網 (37)
(二) 中風與傷寒脈證大網 (38)
……

-----------古老的中医有许多神奇\秘密\和我们值得不断继承和探索的东西!
我们应该以正确、辨证的眼光来看待,古代道医创造的医学奇迹!!!决不可以简单的......方法或扣以......什么帽子就丢掉了我们老祖宗最好的东西!....请我们的有关领导用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一样的心态,对古老的真正道医宽容一点嘛,要不然以后我们就可能连这种现象也看不到了!!!...;也许到时后真正能受益的人可能不是我们国人,而是外国人,甚至,可能连专利技术也许是在国外注册的!!!......

现在国外的医学机构已经将目光瞄准了中国真正最好的东西.搞不好中国若干年以后,还得出国去学习中医和针灸了!!!!!!

就像中国的火药发明,在国外开花结果后,八国联军用中国的发明打的我们的圆明园成为一遍废墟!!!

警醒吧!!!不要让历史的恶梦在中国重演........
相关文章
 聚珍丸(《朱氏集验方》卷十。)
 中气
 木香破气散(《袖珍》卷二)
 代妈妈咳嗽问诊
 第九节 黄疸
 刘弘章受诬告案真相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