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朱良春:经典是基础 师传是关键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经典是基础  师传是关键

朱良春  南通市中医院

  中医药学是世界上惟一有5000年持续发展历史的医学。社会科学家田森教授认为中医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5世纪以后中医仍未中断其发展,并于20 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世界。2003年SARS之灾,使世界卫生组织另眼看中医。虽然近一百多年来,中医药学受尽了打击与摧残,但奇怪的是怎么也打不倒,说明中医药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广州日报》2002年4月17日讯:“据《健康报》报道,全球采用中医、针灸治病或辅助治病的人数已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欧美一些国家正在筹划为中医药立法,但是现在我国不少学者却仍在讨论中医是否科学。不少人确实承认中药有药效、针灸有疗效,但不愿意承认中医有理论。甚至有人说:“中医的阴阳五行连‘伪科学’都不是,简直是反科学。”倡此言者,显然对中医之阴阳五行学说一无所知。以主观臆测代替调查研究,其言论本身不正是伪科学吗?
  中医的理论是什么?1963年全国中医学院进行大辩论,最后一致认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
  中医如果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学能持续数千年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特别在20世纪科学大发展的年代中医药学没被消灭,就是因为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而这个体系可以指导临床实践,若抛开其古老的名词,探究其实质,仍然具有崭新的、丰富的内涵。如:“天人相应观”是中医学的整体观;“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矛盾论;“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系统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辩证法。
  应该说中医不是哲学,但如果说中医不是医学就不对了。中医学理论包涵众多哲理,并且医理与哲理相结合,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有些学者认为这不过是朴素的辩证法,朴素的系统论,与现代的辩证法与系统论岂能同日而语?面对这些本属了不起的成就,反而成为贬低中医的根据了,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中医药学在2000年前其理论包涵先进的哲理,比黑格尔、马克思以及系统论的创始人路德维格·贝塔朗菲不知要早多少年。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但是有人仍然觉得中医只是自发的、朴素的、落后的。
  又如“时间医学”,在西方这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尔贝格被推崇为时间医学之父。后来他发现《内经》早他2000多年就已有丰富的“时间医学”内容,为此他感到十分惊叹!
  今年7月28日《中国中医药报》刊登了广东省中医院于“头伏”(7月15日)来医院接受“天灸”治疗的报道,当天的门诊病人达15500多人,“中伏”(7月25日)至晚上8时共有23300人接受“天灸”治疗。此举创造了单一治疗方法的一天门诊人数的世界记录。“天灸”是冬病夏治的独特治法,不是用艾灸而是用中药膏剂贴于经络穴位以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在冬天易发病而又难以治疗的“虚寒”性疾病。虚寒性疾病属于“阴”证,治疗“阴证”要用补“阳”的方法。冬天属阴,夏天属阳,按照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把冬天难治之病提前到夏天阳气旺盛之时治疗,采用治疗虚寒证并有刺激性的药物,再根据经络学说选择穴位敷贴,“天灸”是针灸与药物结合的创新。广东省中医院用“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研究,课题组对3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天灸”和安慰剂治疗的观察结果显示:“天灸”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症状,而且可以改善肺功能。目前该课题已通过专家鉴定,并将在全国推广。
  举“天灸”之例说明“冬病夏治”既包涵了“时间医学”的具体运用,又说明了“阴阳”学说的指导意义和“经络”系统理论的应用。更重要的意义是发挥了“上工治未病”这一中医独具的治病与养生“战略”思想。足见“天灸”不是偶然发生的经验成果,而是在系统的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创新之举。这一疗法疗效显著、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故一天之中有2万多例病人来接受治疗,这是全世界医疗机构都没有过的奇迹。
  另外,切勿把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等同于占卜相命之术。神农尝百草而有医药,中医药学是从人体自身实践开始的,医疗实践一直是中医学发展的轴心,推动这个轴心不断发展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河图》《洛书》《易经》《易传》以至诸子百家,对中医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中医药学不仅仅是纯医学,它还包涵哲学、数学、天文、地理、气象、历法、化学、博物学,甚至包涵兵法。可以说中医药学是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与今天极力提倡的学科交叉正相吻合。中医近百年打而不倒,就因为它的理论源泉深厚,又与实践紧密相结合之故。
  中医的基础理论基于《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此后基础理论的发展,大都建基于临床。自张仲景以医经家的理论整理经方家的实践经验,而创造“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之后,中医理论发展的主流已依靠临床家去创新发展。因此要验证理论之正确与否,不能离开临床实践,也证明从人体临床实践得来的理论绝不能用小鼠、、狗等实验结果去否定。看来借用还原论、线性的实验方法,是很难发展中医的基础理论的。
  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绝不能把有5000年文化积淀的系统理论丢开另起炉灶。我们必须在原有的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去发展,那些以为必须是离开原有的理论才是创新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继承中创新,走中医自己的路,才能为中医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站在巨人的肩上容易发展,这是世界公论,又何止中医药学呢?另外,我们要把中医学放在世界医学的平台上来审视创新,凡是有中医特色的成果,在世界医学的层面上看,就是创新。
  中医学向来无基础与临床学科之分。基础与临床学科之分是自1956年中医高等教育成立之后,参考西医的模式才提出来的。历经40多年,我们必须承认,《中医学基础》学科的设立是成功的。该学科从基础理论角度,将广博的中医理论的内容加以整理提高,一套比较规范的理论系统建立起来了。有些人视而不见,开口便说:“中医基础理论缺乏创新”,是中医发展缓慢之原因。中医基础理论要发展,这话不错,但西医亦然,不会例外。他们忽视了西医是世界性的,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而近50年来,中医人数从解放初期的三四十万,到现在却只有27万;我国西医人数由解放初期的几万人发展到现在已有数百万人。世界医学有各种自然科学的帮助,发展迅速是应该的。而中医头上顶着是否科学的帽子,得不到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直到1986年设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才有一个专门指导和管理中医药发展的行政部门。但其后又按管理西药模式管理中药,把中药的管理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出去了。如果将中西医对比,说中医发展缓慢的话,其原因是中医本身之过,还是中医药所处环境之过呢?尽管如此,中医仍在发展,现在世界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接受中医或针灸治病,西方有些国家正在研究或已经为中医立法。而在中医学的故乡,凡讨论中医药的问题,最后总要说上几句批判中医不足的话,这似乎已成时尚了,悲哉!古人云: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世界科学到了21世纪,不少理论领域在发生重大变化,如“还原论”、“线性科学”等正面临否定之否定的变化发展之时,现代新技术革命将给中医基础理论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当中医药经过20世纪的折腾与发展之后与新技术革命相结合之时,就是中医药腾飞之日了。21世纪中医基础理论整理提高与新技术革命成果相结合,中医药学将得到快速发展;在中医药飞跃发展的同时,也会反过来促进新技术革命。当中华文化复兴之时,就是中医药振兴之日。这是一个老中医的盼望、预测与多年来的信念。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是啊,中医如果没有理论指导,这么能生存5000多年呢?
-----------为什么一定要靠师传啊,自己去挖掘不一样么?
-----------自己去挖掘要10年时间的东西,师传可能只需要1天.

剩下的9年364天你可以用来提高.
-----------现在许多人都说中医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朴素的系统论,李阳波先生说:难道现在的辩证法是奢侈的辩证法,奢侈的系统论?
相关文章
 直叙顾明二郎三郎布痘为宵小所误
 转一篇--中国医疗养生行业的窘局!
 肉肿疮不肿
 丁香柿蒂汤
 我,必须向全国人民谢罪
 成骨细胞瘤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