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久是当年的“老三届”毕业生。1967年初中毕业后,王建久回家乡务农,踏踏实实种了两年地。1970年,19岁的他师从当地名医桂小轩,成为洪山区花山公社土桥大队合作医疗站的一名“赤脚医生”。曾亲身上山挖中草药,遍识武汉周边300多种药材。如今,他是武汉市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几乎和中草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在自家的“小花园”种植了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中草药。
春秋时节 遍地采摘
“当时国家经济条件有限,医疗资源比较匮乏。国家号召 “一根针,一把草”,鼓励乡镇医疗机构自己采药。”王建久回忆起当“赤脚医生”的那段岁月。
当时,卫生院就选派了一位当地有名望的老中医,带着全院十几位年轻的“赤脚医生”上山采草药。这位老中医名叫桂小轩,年纪约莫70来岁,人称“桂老”。桂老从前曾经是军医,毕业于解放前的湖北中医专门学校,那是武汉市最早、最优秀的中医学校。
“那时候九峰山、磨山、长山(今森林公园),我们都去遍了。九峰山山腰里的中草药,那叫一个多呀,春秋时节去采摘,遍地都是。卫生所离采药的山乡有十几里路,我们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出发,晚上背着药篓回卫生所,采摘的中药可以堆出满满一大篓。”回忆起年轻时采中药的经历,王建久仍然记忆犹新。“30年了,那些事情,还像就在昨天一样。”
一个跟头摔来
灵芝 1973年4月,花山卫生院由于医疗需要,急需采集一些特殊药材。于是,医院组织了4名年轻精干的“赤脚医生”,由桂老带队,前往咸宁九宫山采挖。王建久又成为了这4人其中的一个。“那是真正在深山老林里采药,是最辛苦也是最开眼界的一次。在九宫山,我们待了一个月,收获了一卡车中草药,而我整整瘦了十斤。”
在九宫山,王建久有一次“奇遇”。一天,五个人边走边采药,大家顺着药材的生长地探去,渐渐分散开来。王建久顺着一处高坡往上爬,不小心一脚踏空,整个人向坡下摔去,滚出了20多米。睁开眼睛,王建久浑身火烧火燎地疼。正准备起身看看自己哪里受了伤,突然,王建久的眼神被眼前的一样东西牢牢吸引住了。
“灵芝!我发现了一株灵芝!”出现在王建久面前的,正是一株珍贵的野生灵芝。这株灵芝长约5寸,菌面宽约6厘米,颜色呈浅褐色,散发着奇异的光泽。
听见喊声,大家迅速集中拢来。桂老和同事们都非常高兴,夸奖王建久“有眼力”。“其实,这都是一个跟头摔出来的!”听见赞扬,王建久不好意思了,摸摸脑袋,道出了实情。大家听完他的讲述,都哈哈大笑起来。后来,王建久摔跤“摔”来的那株灵芝也发挥了它的功用,治好了村里一位大队会计多年未治愈的哮喘病。
最大愿望是在乡下有一片地
“那4年的采药生活,对我的人生是一个奠基,也影响到我后来的选择。和中草药的情感就这样揉进了我的生命里,长在了我的血液中。从医学院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去采药了。”王建久说。
如今,武汉市的中药材大多为药材基地集中统一种植,城市里的中医们不再亲自采药,也很少有人自己单独种植中药材。王建久买来花盆,种植了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中草药。随着花盆的增多,王建久对中草药的感情渐渐延展到更多植物,他用自己比较喜欢的
兰花、松树、海棠等,在自家房顶上打造了一个“小花园”。
“但是最希望的,还是退休后能够回到老家,自己有一片地,那样我就可以再多种一些中草药。也可以经常到山里转转,采摘一些好的野生药材回来。”王建久说。
-----------“但是最希望的,还是退休后能够回到老家,自己有一片地,那样我就可以再多种一些中草药。也可以经常到山里转转,采摘一些好的野生药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