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岭南中医--何梦瑶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何梦瑶,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约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他十岁能文,十三能诗。由于他少时多病失学,几次考试落第。二十九岁受业于学使惠士奇,三十八岁“始成进士”。

    为了不虚度光阴,掌握保护身心健康的本领,在治经习史之余,便诵歧黄家言,对医学进行刻苦的钻研。此外,他对文学、音乐、数学也有很深的研究。《广东通志》称他“旁通百家,而尤以诗名”。当时广东学使惠志奇很赏识他的才华,称他为“南海明珠”。又因为他当时与劳孝舆、吴世忠、罗天尺、苏珥、陈世和、陈海六、吴秋一时并起,又被称为“惠门八子”。他历任广西义宁、阳朔、岑溪、思恩县官和奉天辽阳州牧。据史书记载,他据官清廉,“治狱明慎”,革除宿弊,颇有政绩。在广西任职期间,曾亲临历来官吏不敢到的“深箐叠嶂”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僮族同胞之间的“仇杀数十年”的械斗问题;又曾机智地处理了七里半发生的所谓“民反”事件。他做奉天辽阳知州两年“不名一钱”,“贫不能具舟车”,只好悬壶自给。官场的生涯并不能使他心满意足。这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

    何梦瑶治学态度严谨,读书勤奋认真。他有一首诗,名叫《秋夜读书有感》,可为例证。诗中说,“金风吹梦出书帷,寂历空山霜叶飞。下榻耳闻三鼓尽,上楼身护一灯微。何能字句争鱼鲁,不道文章起是非。唤杀纸中人不醒,半帘秋色独依依。”这主要反映了他对当时处境的不满和苦闷心情,但也看出他即使在那种情况下,还坚持伴着微灯,苦读到“三鼓尽”的治学精神。不过,在治学上,他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学术上的流派能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他认为医学上的流派,不管他们的意见怎么不同,都是源于古代的经典著作,都是针对某种实际情况相对地提出来的。因此,后人继承各派的学说,不能各执一见,而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取长补短,结合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明代医家王肯堂对金元四大家就能做到“无所偏倚”。何梦瑶对此很是推崇,认为他的著作《证治准绳》是“近代书之冠”。他除了认真诵习,还考虑到医书“文繁而义晦,读者卒未易得其指归,初学苦之”(《医碥》自序)。因此,他以《证治准绳》为蓝本,“芟其繁芜,疏其湮郁”,再加上个人的见解,编成了一本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医学普及读物,名叫《医碥》,共七卷,以杂病证治为主要内容。他在书里,毫无成见地综合了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派学说,分析病证,深入浅出,不执不泥。这是他的医学代表作。对此后人有较高的评价,说“其根究病源,常有深透数重之见,其辨论杂证,更有不遗毫末之思”(《三科辑要序》)。此书的论述,反映了何梦瑶对学术论争的公允态度。同时,他对当时盛行的“不问何证,概从温补”的张景岳提倡的温补之说,很反感。他认为这是以偏纠偏,恰似“惩溺而群趋火坑”,是不足取的。因此,他在《医碥》这个书名上,有意用了一个“碥”字,指在水旁斜着伸出来的山石,既把它作为初学医者的阶梯,又使它含有对时医痛下砭石的意思。

    由于何梦瑶不抱成见地学习各家学说的长处,所以他的医学见解,格外精深,医术也很高超。据《广州府志》记载,他在广西任职期间,遇疫病浒,便立方救疗,挽救了不少百姓的性命。上司特将其防治疫病的方法经验推广到其余各县。他在辽阳,也经常为百姓治病。有个男子叫王洪,“病风年余”,颠颠狂狂,力大无比,竟把一个人投入火中,烧得周身没有一块完肤。何梦瑶给伤者敷上药,过了几天,就痊愈了。然后,他坐在公堂上,叫人把王洪抓来,缚在庭柱间。王洪且骂且歌,狂性未减。围观的人水泄不通。何梦碧先用刑,使他恐惧,后施以汤药,叫两人提着他的耳朵从口中灌了进去。一会儿,病人大吐大泻,病状也随之消失了。围观的人对他的医术大为佩服。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何梦瑶的同乡朋友赵林临,孩子病了两个多月,越来越凶险,请来的医生个个束手无策,只好准备后世。恰好何梦瑶告假回乡,赵林临就请他诊视。何先后处以大承气、白虎、小柴胡汤数十剂,如鼓应桴,立即见效。赵林临问何梦瑶道:“其他医生都说,我那孩子阳虚,应该扶阳,非参附不用,而你独返之,什么缘故呢?”何梦瑶回答说:“这个道理不是庸医所能明白的。这些人乱引《易经》经文,动辄就扶阳抑阴。《易经》说,阳是君从,阴是小人。按此固须扶抑。而医学上说的阴阳,只是指气罢了。气不是正就是邪。正气虚,不论阴阳都应当扶。相反,邪胜,不论寒热都应当抑。怎么能牵强附会经文而迷惑自己呢?”这些药例表明,何梦瑶在医理理论和诊疗技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论坛相关帖子地址:
岭南医学源远流长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5697&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6/30 19:19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
何梦瑶不抱成见地学习各家学说的长处

赞叹先生!!!
-----------不知《医碥》在哪能买到?
-----------谢谢梁知行先生推荐《医碥》
-----------读《医碥》“水火论”有感
作者: 黄小云 发表日期: 2007-05-02
水得火则气常温而不至于寒,火得水则形常润而不至于槁。苟先天水火一有偏胜,则禀受失其中和,而后天培养之功为不可少矣。胃主进纳,脾主运化,饮食之气味精华,由脾胃以灌输周身,气曰盛而体曰充,先天水火赖此滋养以生生不息,故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也。总之,人身中润泽之气,即水也;温暖之气,即火也。一有偏胜,其至自饮食者调治甚易,其禀于胎气者治之甚难,故先天为重。然不以畏难而废治,全赖饮食以救弊补偏,故后天为要也。
火根于肾而属诸心,何也?
肾于卦为坎,于令为冬,于位为北,本水之宅也,而阳根于阴,则火生焉,下潜而上升。
心于卦为离,于令为夏,于位为南,火之宅也。至其宅而后旺,故从其旺而属之心也。
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者,主也向明以治,心为一身之主,神明出焉,故称君。相者,竭其才能以奉君出治者也。
肾位于下,输其火于心以为神明之用,犹相臣竭其才力以奉君出治,故称相。位以职掌言,明以功能言也。君火以神明为治,相火以其位尽力奉君主以出治,君火以明而论,相火以其位而言。君火可直折,相火不可直折。君火,相火皆人身阳和之正气不可无也。如失其正则为邪,失其和则为热,故谓君火相火为邪火者,乃指君火相火之邪热者也,非君火相火之本为邪也。
君火属心,居上焦,其病无与于下,无与于下,则根本之真阳无损。治热以寒,故可以寒凉治其有余之邪,使归于正。
而肾中相火居于下焦,病则必干乎上,无论下焦为寒为热,都可以犯上。因肾中水火同根,本无偏胜,如热盛而水亏则火必致上炎,如寒盛而火虚,亦必火因寒逼不安其宅而上浮也。故言相火为病者,乃因其在上之热而直探其在下之根言之。
病既根于下,则不可以治上者治之矣,何也?火虚而治以寒凉,是益助其下焦之寒,火愈被逼而上浮矣。且为寒所逼之火,本无根之残焰,而又以寒折之,有不消灭者乎?此乃元阳之火被灭也。
水虚而火炎若无妨于寒凉,如不知火炎本乎水虚,不用平润之剂以补水,而徒用苦寒以制火,是何异因金银之缺少,而凿平马以相yi注致并伤其火而后已,故曰不可直折也。相火静而藏则属肾,动而发则属肝胆,此火布护于三焦,而心包络为三焦之脏,若肝之配胆。故又曰:肝胆,三焦心包络,相火也。
余按:热盛而水亏者,如为邪热也当可折之。用“知柏地黄丸”可知肾水亏而兼有湿热者用此也。如阳盛而阴亏者,则壮水之主以治阳光也。
如为阴盛而阳亏者,则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因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水者,火者,乃人之真阴真阳也,既肾中之阴阳也。
又如阴不亏而阳盛者,此盛阳为邪火也。阴亏而显阳盛者,非阳盛也,实属阴亏也,治有不同。阴不亏阳盛者,则其邪火。阴亏而显阳盛者,滋阴补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可也。
又如阳不亏而阴盛者,此盛阴为邪,治当祛邪。
如阳亏而显阴盛者,补气益火温阳等治之也。总之人以阴阳平衡为和。阴平阳秘,精神乃制。然外邪犯人,必伤人之真阴真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谓真阴真阳皆人之正气也。
又如肾阴亏而显阳旺者,必有肾阴亏之症状。如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酸腿软,小便黄而不臊无灼热感,咽干或咽痛,尺脉细弱者,治当补肾阴。
又如肾阳虚而显阴旺者,腰膝怕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软。也有虚阳上越者而见上焦有热者,此上焦之火不能折也,当引火归原,温补肾阳。寸尺俱弱,寸浮无力或数无力兼尺弱乃虚阳上越。
-----------何梦瑶老在清代被称为--岭南古今第一国手!
相关文章
 请问下各位医生,为什么药房的人见了我的药
 牛蒡子汤(《会约》卷二十)
 这是早春的雨
 当归黄耆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产后妙用生化汤
 早上“捉悸痞”以后,怎么这一天都难受呢?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