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最後的御醫任錫庚:記錄慈禧光緒病例的人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國最後的御醫之一,清末最後一任太醫院掌印御醫任錫庚的手稿,于8月被收藏界陸續公佈,全部20多卷的日記體手稿,拉近了這個古老職業和21世紀的今人之間的關係。

  作者:李梓

  他們是古裝宮廷劇裏永遠不可或缺的配角,後宮陰謀的實施者,宮廷陰暗面的構成者,對善良男女主角的重大威脅。他們就是御醫,民間傳說中近乎有神仙本事的一個存在。只是他們的醫術越高,危險越大,常常隨著皇帝的新舊交替而成為殉葬者。

  中國最後的御醫之一,清末最後一任太醫院掌印御醫任錫庚的手稿,于8月被收藏界陸續公佈,全部20多卷的日記體手稿,拉近了這個古老職業和21世紀的今人之間的關係。

  怎樣成為一名御醫

  在中國醫學史上,任錫庚算不上一號重要的人物,而他的特殊性就在於,他恰好經歷了中國人最感興趣的慈禧太后掌權的年月,經歷光緒宣統兩任帝王,一直到帝制廢除才離開太醫院,而且他勤奮地用日記的方式把經歷過的許多東西都記錄了下來。這批東西,在上世紀80年代初被一位姓張的老收藏家發現,並用了當時的天價買了下來。

  任錫庚在太醫院呆了30多年後,寫了一本《太醫院志》,詳盡地記載了太醫院的規章制度、日常事務、歷史淵源流變,以及許多逸聞,算是把這段歷史完整地記錄下來。“中國正在由戴逸先生主持修撰《清史》,其中單列醫藥衛生志,委託我來做,其中涉及太醫院醫藥史的部分,就參考了任錫庚的著作。”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李經緯說。

  根據任錫庚的記述,清朝的太醫院原址在今天的東交民巷,佔地廣闊,大堂內懸挂康熙帝手書五言:“神聖豈能在,調方最近情,存誠慎藥性,仁術盡平生。”這首詩是送給當時的太醫院左院判黃升的,後來就成了鎮院之寶。大堂之外,還有二堂三堂,以及諸多的廳房,有的辦公,有的則是教學用。清太醫院沿用明朝舊制,最高的領導稱為院使,是正五品的官階,以下為左院判,右院判,然後是御醫,御醫為正八品的官。御醫以下為吏目、院士、醫生等,這就不入流了,但是他們都被統稱為太醫,可見太醫和御醫是有著明顯區別的。

  在《太醫院志》裏,任錫庚詳盡地記載了御醫的考核和提拔,甚至還把考試卷子都錄入其中,這也使我們知道要成為一個御醫是多麼的艱難,競爭是多麼的激烈。

  首先,一名醫生想進入太醫院,必須先成為裏面的學員,這就必須通過考試,而要報名參加考試,比如有一個6品以上的官員推薦。考試統統為面試,由院裏資深太醫當面出題,由於名額有限,即使被錄取,也要等到太醫院的上一批學員畢業才能進去。進去後要讀3年書,每年考核兩次,考核採取各種加密措施,比如分組抽卷密封等杜絕作弊,考核通不過者留級。3年考核都合格,禮部來考一次,通過了,就成為太醫院的醫生。醫生做久了,如果院士有空缺,就可以會考補缺,這時間通常是6年,成為院士後,就有機會參加新的考核,從而有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御醫,從進入太醫院到成為御醫,至少需要10年修煉。

  當然,也有些由各省直接推薦上來的名醫,可以直接參加御醫考核,甚至在皇帝大病難愈時,也會讓各地推薦良醫。但不管推薦來的醫生名氣有多大,都必須先經過太醫院的考核才能進宮去給皇帝看病。

 由盛而衰的國家和中醫

  大約在光緒初年,20歲的任錫庚進了太醫院,從最低層熬起,升遷在同僚中算是很快,他在太醫院裏沒有做到院使、院判,但據說當時的院判張仲元很喜歡這個勤奮的年輕人,授予他一個特殊的權力:掌印御醫,管著太醫院的大印,有點院辦主任的味道。據說他勤奮好學,對所有的學科都有興趣而且喜歡向人討教,這從他留下的這20多本手稿

  也可以看出,手稿囊括了中醫的幾乎所有領域,包括他對《難經》的注解,對防疫鼠疫的著作《鼠疫辨略》,還有關於儒家養生、關於舌苔診治等等的學術論著。此外,他還把許多和學術無關的小事情也記錄了進去。

  在《太醫院志》中,他記錄了針灸在清末轉衰的原因:道光二年,清政府開始禁止御醫在皇帝身上行針灸之術,理由是在御醫面前裸露身體有損皇帝的尊嚴。此令一齣,針灸之術從此衰敗。

  又比如,他記錄了太醫院的搬遷: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辛醜條約》簽訂後太醫院所在的東交民巷變成了使館區,太醫院所在地變成了俄使館,於是太醫院只好搬遷,曾借用寺院的房子辦公,5年以後才建起了新的院房,但是規模只有原來的1/10。

  不僅僅是太醫院的佔地面積變小,太醫院的人員編制也從100多人縮到幾十人,醫藥分科比起清朝鼎盛時期的13個分科也大幅度縮水,最後變成了5個分科,大清朝的國力衰微也可由此窺見一斑。

  多愁多病身

  清朝的皇帝多注重保健養生,比如康熙皇帝不僅通藥理,還常常客串醫生的角色,在給大臣的書信中賜宮廷藥方和保健品。而最長壽的乾隆皇帝,平生非常注重養生,終身服用藥酒和養生湯丸。就連那位活不過60的勤政皇帝雍正,也在空時研究煉丹術,並指導御醫們煉出兩款保健丸,聲稱一直服用可以活到三四百歲。其他的太后嬪妃們,也深通保健之道,平常只要稍有不適就立刻召喚御醫前來號平安脈,開些預防保養的方子。

  因此,許多御醫,包括任錫庚的筆記裏也記錄了很多治療小疾甚至純粹養生的方子,比如慈禧覺得自己的頭髮不夠烏黑光亮,又或光緒的腳常感麻痹等等,因此而開列的洗頭泡腳的方子等等。

  清朝末年,最著名的病人是光緒,光緒的病或可認為心病,因為在囚禁之前,他很少患病,而被囚禁之後的10年光陰,他竟召喚御醫診治900多次。任錫庚的筆記裏也收錄了一些給光緒帝的方子,看上去多數是治療腎虧的。

  電視劇裏,常常看見皇帝有恙,於是大太監趕緊吼一聲“快去請御醫”,這請可不是跑到太醫院去請,那樣耽誤時辰了。御醫每隨駕當值,不僅在宮中有辦公地點,就是太后皇帝等到承德避暑,到圓明園遊園,太醫院都在園子裏有值班室,後來光緒皇帝被軟禁在頤和園中,也有太醫輪值。

  給太后和皇帝看病的御醫非同小可,常常是院判帶隊,3到6人共同會診,診脈時一人號左手,一人號右手,號完脈後兩人換手。診脈後大家各說各的判斷,比較符合病人心意的診斷就會被採納,然後開具藥方,太后或者皇帝自己身邊也有懂醫術的太監宮女,有時候他們還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對藥方作一些加減,藥每次都煎雙倍的量,煎好後一份送給開藥方的太醫們去嘗藥,另一份立即封口蓋印,如果嘗藥無誤,就把藥送上去。

  後來光緒自己覺得病身沉重,痛感是吃藥太多導致,於是有一次,他專門對御醫們說,你們看我的病能治就開方子,千萬不能以藥試病。但太醫們哪敢不開方啊。甚至在光緒最後彌留的時候,兩位御醫都知道皇帝熬不過夜,對大臣們說已經沒必要開方,但大臣們還是懇求御醫開方,說隨便開什麼都好。這張方子開具後,藥還沒有熬好,光緒就駕崩了。


西醫漸興,中醫日衰

  任錫庚身為御醫,他自己卻沒有混到給皇帝看病的資歷,當時常常給皇帝看病的幾名御醫,包括陳秉鈞、力鈞,外地推薦的張彭年,杜鐘駿等。西醫在清末已經對中醫開始形成衝擊。光緒在久病不愈的時候,曾經召喚過法國使館的醫生多德福前來診斷,但由於超然的地位和自信,絕大部分的中醫並沒有正眼看西醫,任錫庚也沒有太留意。

  實際上,西醫對中醫的衝擊,應該從康熙帝開始,當時康熙得了瘧疾,用中醫治了很久沒好,後來用金雞納霜治好了,康熙因此很高興,大力推廣這個方子。但是中國人開始學西醫,卻要到任錫庚的年代,給光緒看過多次病的力鈞所使用的方法也是中西醫相結合。至1910年東北發生大鼠疫,更是重用了西醫武連德,運用了現在衛生防疫理念來壓制了鼠疫。在任錫庚的著作《鼠疫辨略》裏,已經可以看到,雖然病人的診治手段還是中醫的方法,但許多防疫手段已經是現代防疫學的方法。

  由於西醫在東北消滅鼠疫的功績,以及各種臨床證實的有效,院使張仲元曾經在光緒三十七年提出在太醫院開設西醫學科,並得到了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批准,但實際上這時候的清廷已經是朝不保夕,由於經費沒有落實,這個高瞻遠矚的設想沒有能夠實現。後來光緒病死,各位御醫就遭了殃,雖然沒有按照古代慣例殺幾個人陪葬,但是太醫院院使張仲元難辭其咎,被革職待罪效力,各地推薦上來的名醫皆被處罰,這清末的最後一次改革中醫、引進西醫的努力就此告終。

  綜觀清朝御醫史,儘管當時是滿人統治,但太醫院絕大部分都是漢人,而且從開始到結束,儘管西醫在清朝末年已經形成相當氣候,但太醫院全部都是中醫組成。至宣統上臺後,沒幾年清朝覆滅,民國政府時期,留洋派掌握了政府的權力,中醫突然從它至高無上的寶座跌落到了無名無分的尷尬地位。御醫,這個從周朝就有的,曾經流傳了多少傳說的職業就此畫上句號。

  任錫庚在離開太醫院後,除了繼續行醫以外,用了大量時間整理他半生的筆記手稿,並分訂成20多冊,這就是今天被發現的御醫手稿。中醫的傳承特點就在於,每位大家都有一些自己獨特的東西,因此他們也特別希望離世時能夠留下著作以便後人參閱傳承,至於它如何被後人當廢紙賣掉,那就不是著述的人能控制的了。

  “醫師”

  “醫師”一詞,是從周朝就有的古老詞彙。《周禮》中,詳細記載了周代的官職制度。“醫師”是周最高的醫療職務,負責王朝行使醫藥權力。“醫師”包括上士、下士、府、史等職位,既負責王朝的醫務,又負責王室的醫療醫藥。在周朝,“醫師”已經採用了考績制度,考核標準是根據其治療效果,第一等為100%治愈,以後以10個百分比為一階,每個考績級別享受不同的待遇。   

  來源:新世紀週刊
相关文章
 旋覆花散(《圣惠》卷六十九。)
 求血压稳定良方 谢谢
 去杖汤(《朱氏集验方》卷一)
 鸡距子汤(《不居·下集》卷十二。)
 呃逆案
 葫芦酒(《奇效良方》卷五十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