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费振钟
16世纪末,《本草纲目》通过王世贞的推荐,进入上层社会和家庭,尽管它在中国南方的文化消费潮流中,混杂在那些受读者青睐的通俗小说、私史笔记以及居家大全中,然而它却表明医学消费,当此之代,亦成为可能。重新读一读王世贞那篇词藻浮华、铺陈大义的序言,其中说到,《本草纲目》“兹岂禁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世贞延迟十年写成的序,于科技上实在没有什么高见,但这句话却也真实透露出当日一般中国文人阅读科技著作的观点。医学书籍之于阅读,亦建立在这样观点上,这也是中国有文化的读者对医学感兴趣的原因。换句话说,医书的阅读,并非仅为专业医学人士要求,大部分属于所谓“性理”“格物”之下雅正之士的文化消费。王世贞即以此种理由,向社会推荐这部专业著作,“以供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其激起的社会阅读反响可想而知。李时珍因之终于名声大著,这本书由于士大夫文人的喜爱,如愿以偿进入他所期待的“不朽”经典行列。
商业印刷在明代后期作为文化再生产的推动力量,也使医学消费从过去那种私人口授传抄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考究《本草纲目》的社会阅读,不用说是那一时代医学消费要求潜滋暗长的一个事例。当医学文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医人的专业技艺,而是一种社会性的知识传布和接受,医书的刊印显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16世纪以降,中国长江下游一带,尤其是都市经济文化中心圈内,医学消费的需求随着商业印刷的扩展而日渐强劲,一些传世医学经典被书商翻印,更有当代名医的个人著作和医案纷纷付梓,甚至某位世医的家传秘籍亦不惜公之于众,以满足读者对于奇方异药的好奇心。这些医学书籍的数量以成百上千计,一时集中流通于江南数地,以当日出版业的能力实是蔚为大观。中国医学原来就是人人乐于与闻的,懂得了中国儒学、道学的哲学原理,再记住一些古方、验方,加上辨别草药的知识,那么谁都可以通晓医术,并应用临床诊治。这是中国人至少是有文化的读书人的常识,这个常识与西方医学的专业性如此不同,以至于你不会发现医书在西方会成为畅销书,而在东方中国,直至现时今日,家庭备有医书作为顽固的阅读与文化习惯,仍不足称奇,其渊源最少可倒推四百年前。与商业印刷的推动相表里,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许多文化家庭出于礼制要求,也把阅读医书,掌握医术,当作男性主人的一种义务和责任,因为家庭女性的疾病,最好由家中男人来医治,以避免身体的尴尬,男女大防被看着上层社会礼仪和荣誉的重要规定,为此之故,诗书之家的男主人,在制艺之外,学习医学,亦为应有之义。也正因为有此原因,医学消费在江南都市如苏州杭州,更有广阔活跃的市场,一般医科书之外,特别是女科医籍,成为医学消费中最见特色的现象。
查询医学消费的历史,如我们所料,一本先后由几个编者编辑,经过书商汪淇的操作,而后重印版本达到三十四种之多的医集,在1665年后的江南几个都市广泛流传,支持了上述医学消费的观点。这部叫《济阴纲目》的医集,最初由它的编撰者武之望在扬州任上编成,全书由多种医学观点及宋元以来东南名医临床医案组成,它的医学价值在费侠莉的研究中得到探讨。费侠莉同时还梳理了它的编辑出版过程,以及重要的关节与疑问。其中最后的编者确定为身为书商的汪淇,他似乎同时还是一个学者。汪淇不仅在书的封面上标明:“此乃医生与常人家庭必备之书”,而且书中眉批,更多药物评论,以此向读者解释药方,推荐用法。他的医药评论,与专业不尽相同,往往是一些方剂药物与人体阴阳关系的象征解释,无论男性疾病还是女性疾病。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合适的平衡方法。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位热心医学的学者,对医药生活的认真指导,也可以当着一个精明的书商对于读者阅读兴趣的诱惑,总之,汪淇比王世贞仅仅从文人角度做出的推荐,更直接,更有效地满足了医学消费的大众需要。正因为如此,书商汪淇出版这部医集,才有把握掌控社会的医学需求,成为17世纪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普通读者日常生活中的医药指南,从而长盛不衰,名登当日医学畅销书首榜。
写到这里,我不想武断地说,吴中医学及其文化特质,是建立在这样的医学消费氛围基础上的,但我相信这些蜂涌流行的医学书籍,培养了吴中医学的文化土壤,对于医学的文化需求,在医学技术和思想的发展上有着更大的发育作用。当社会的医学消费达到如此普泛程度,对专业性的医学及名医大家们,其驱动之力怎么估价都不为过。而吴中医学,在医学消费生成之明代,舍此谓谁?
李时珍如愿以偿来过苏州了,汪淇的商业策略在苏杭之间获得长期的成功,那么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当我们把上面所述事例作为一种原由和背景,接下来我们将轻易看到,活跃在18世纪末的唐大烈和他编辑的《吴医汇讲》。作为有创意性的医学出版和学术讨论,我倾向于认为医人和医学出版家唐大烈的工作,体现了医学消费与医学技术进步的良好结合,也使兴起起于明代百余年的医学消费历史,到清代中叶有了一个成熟的结论。关于他的文字评价,见诸地方报刊和医学专刊的不在少数,无劳我赘述。时间已快速接近近代,斯世斯人,该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唐大烈了。
来源:文景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9/7/19 15:04 编辑 www.med126.com/yishi/]
-----------建议<民间中医>学习唐大烈,出一本中医杂志.
-----------好主意,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