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新疆第一所中医传习所纪事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黄晓天


民国初年,和田、于田、洛浦三县发生瘟疫,感染的人上吐下泻,一二日便死亡;民国六年(1917年)伊犁发生疫情,死亡约100人;次年8月,老乌鲁木齐又发生传染病,蔓延全城,死亡惨重。外籍侨民纷纷上报当地政府,但未见采取任何积极措施,直至外籍人告到当时的中央政府,才引起新疆督军杨增新的重视。


在疫情盛行期间,杨也曾动员公职医生宋幼揆、任汉鼎等到乌鲁木齐进行防治,但无济于事。由于传染病疫情发展危及杨本人及其身家性命,他这才拨款,动用数十口大锅,在老乌鲁木齐衙门府前煎汤熬药供应患者,使疫情得以控制。


基于上述原因,为彻底预防疫情,防患未然,造福社会,培养中医人才势在必行。嗣经杨增新报请上级政府,请再拨专款银元五万,于民国八年(1919年)初,第一所中医学堂——中医传习所在乌鲁木齐成立。


督军衙门派宋幼揆负责招收学员40名(实为39名),条件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略懂一般医药知识,自愿投身新疆中医事业,年满20岁的青年。学制3年,毕业后由政府统一分配到新疆各地从事中医服务,待遇每人每月发给省票10两白银,伙食费6两白银,其余一切费用均由中医传习所供给。


开学当天,杨增新亲临讲话,他鼓励学员努力学习中医、中药造福百姓。传习所所长一职,由督军府任命甘肃秦安人高崚嵩担任,此人为前清举人,自学中医成名,精通医道,亲自给学员上课。主要课程有:《黄帝内经》、《本草备要》、《神农本草》和李时珍的《频湖脉诀》等典籍。


民国十年(1912年)秋,39名毕业生分配至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大城镇当医官。他们都能独立行医,为新疆各族百姓治病做了一定的贡献。分配到阿克苏的龙在田等人除行医外,还兼为患者种牛痘,因为当时当地天花流行,每年被天花夺去性命的小儿很多,龙在田到来后,千方百计从内地邮购牛痘苗,日夜为远近小儿种牛痘以防天花,一时间,种牛痘防天花盛行,深受各界好评。


分配在老乌鲁木齐工作的有陈浩然、刘星吾、蒋贤达、田鹤龄等。他们数十年行医,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医技,成为当时乌鲁木齐大名鼎鼎的中医。其中陈浩然擅长治疗疑难病症,治愈率达95%,群众有口皆碑。


新中国成立后,这批由中医传习所毕业的中医大部分成为新疆中医精英,虽然垂垂老矣,但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1952年,他们发起组织了老乌鲁木齐中医学会,把全市中医、中药人员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七个中医联合诊所,为乌鲁木齐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再做贡献。


七个联合诊所分别是以陈浩然、刘治武、贾孟龄负责,在小十字成立的第一中医联合诊所;以刘海阳、徐增寿负责,在南门成立的第二中医联合诊所;以孙东光、高理安等负责,在西大桥成立的第三中医联合诊所以及裕丰、蒋贤达等分别在大十字、北门、沙依巴克区和山西巷成立的第四、五、六、七联合诊所。


这些联合诊所分布在全市各区,既方便了群众看病,又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群众有目共睹,对乌鲁木齐的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这批老中医基于年龄和健康状况,在市中医学会刘治武、刘海阳等倡议下,在第一联合诊所举办了两期中医培训班。六年为一期,第一期培训学员1960年结业,当时主要授课讲师为陈浩然、贾孟龄、刘星吾等。第二期于1966年结业,两期共培养学员30名,这批学员有马维杰、王菊林、古恋林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均成为市中医院、友谊医院的骨干力量,对新疆中医事业都有突出的贡献。


来源:新疆都市报
相关文章
 比金丸(《局方》卷十)
 薐(艹吉瓜)散(《圣惠》卷七。)
 抱龙丸
 经方治疗胃痛如裂一剂知
 胃反
 给方舟子先生的一封公开信!邀请你亲眼目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