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曾济苍生有岐黄———东昌古城旧时医事探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8月5日下午四点左右,聊城市区落了一场雨。但这并没有阻住病人的脚步。
   
来到聊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学博士谷万里值班的诊室时,他去参加院内会诊了,十几分钟就等了几位病号。回来后,病人还是络绎不绝,其中包括一些他的同事。
    
“聊城医疗是有渊源的,像《伤寒论》第一注家成无己,就是聊城茌平人。据说他还曾在聊城行医。”谈起古城医事,谷万里首先提到了成无己。去年,在他的促动和茌平县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聊城市中医药学会在洪官屯乡成庄立起了“成无己故里”碑,并着手筹建成无己展览室。
   
就像中医科病号渐多、成无己被重新重视一样,近年,博深沉静的中国传统医学,在经历了一个断层之后,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谷万里说,虽然这个断层为期不短,但古老中医的血脉,终究还是以坚强的生命力延伸至今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年古城的医疗,基本就是被称为“岐黄之术”的中医。“历史久,规模大,名医多”,是采访和查阅史料后,古城医疗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
   
宋金时期的成无己,是聊城医疗活动起源较早、起点较高的一个代表。《注解伤寒论》十卷、《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奠定了他在中华医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在医药机构方面,明代即开设有医学训科。这些,都成为聊城医事历史悠久的明证。
   
年逾古稀、熟悉地方史的刘洪山先生,向我描述了他少年记忆中的情形。他说,那个时期,还能寻见古城古时医事的一些踪影。由于运河的带动,古城相当于一个药材集散地,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仍存有不少大药堂。这些药堂,甚至在济南、济宁以及省外都设有分店。当年的药堂,大多都在店门两侧悬起象征信誉、宽尺余长过丈的“通天招牌”,引人注目,成为古城一道景致。其中,怀德堂、益寿堂、太元堂等,都是百年老店;怀德堂员工多达百人。规模较大的药堂,既销生药,又营制药,还有坐堂的医生。这些药堂卖药十分讲究,颇有口碑。
   
除了坐堂的医生,还有独立行医者。这些医生看病不收费,收入主要来自病人病愈后的答谢以及药堂的报酬。据东昌府区《聊城县志》记载,到清代,叶兰、叶锡岭、葛洽、胡煌堂、张毓堂、刘汝霖、傅斯桥、叶嗣高、朱正谊、杨兴臣等近60名中医名盛于世。刘洪山先生介绍说,古城当年的华佗庙、吕祖庙也有“医疗功能”。在华佗庙、吕祖庙焚香求签后,病人就按签对号,取得价格低廉的处方。以心理、调养方式治病,也有一定功效。
   
从民国起,中医开始受到间断性的冲击,脚步从此放慢。而如今,中医的生机再次勃发。谷万里说:在目前得到广泛认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还有预防保健、医疗保障等诸多方面,中医的优势正在逐一显现。中国传统医学的足音,重又吸引人们凝神谛听;而聊城中医的脚步,也正行进在这条路上。   


□本报记者张和鹏

来源:聊城日报
-----------支持中医事业。
-----------www.med126.com
-----------一起来支持聊城的中医发展。
相关文章
 寻找南京好的老中医
 第一节 小论
 医案格式的体质补充
 黄耆汤(《直指》卷十七。)
 止脉之治-----识难经
 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