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世家走出的中文校长——访匈牙利光华中文学校张庆滨先生
认识他10年以上的朋友称呼他“张大夫”。认识他不足10年的朋友称呼他“张校长”。他,就是匈牙利光华中文学校的校长张庆滨。
1957年出生的张校长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是中医界名人,母亲是护士。
“我学中医是从背我父亲编的《药性赋》开始的。”说起父亲,张校长一脸自豪。父亲编的《药性赋》涉及到300多种中药,张校长迄今依然倒背如流。从他口中流出的歌谣一般的句子没有任何停顿。即便强烈要求他慢些背,听者依然会一脸茫然。难以想象十几岁的孩子如何记住这一切。
1981年,张校长考进了隶属于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的“老中医徒弟班”。1986年,通过考试,顺利毕业,进入祖研院针灸所,正式穿起了白大褂,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1989年,张校长离开中国,飞往日本。半年后,太太到日本。夫妇两人住在名古屋。但是,张校长始终不太喜欢日本。1991年,在妹妹的建议下,张校长夫妇来到了匈牙利。
“刚来时,觉得这里真的就是个大农村,不过当地人真的对华人非常友好。”对匈牙利的喜爱让他违背太太的意愿留了下来。原来认识的一位匈牙利老大夫请他主持巴拉顿一家开在宾馆里的诊所。在巴拉顿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张校长成了当地的名人。“欧洲人因为不懂也没用过中医,所以他们的身体对我们的中医手法和中医药材非常敏感,治疗的效果很好。”
在布达佩斯,两人做过生意,不过不太顺利。“我们真不是做生意的料。做小的还能赚点,一做大就赔。我都赔怕了。做生意把在国外折腾这么些年的积蓄都赔进去了,最惨时一个货柜一个货柜的赔。1997年钱就见底了。”
有人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定会打开一扇窗。或许是真的。“那是个生意比较好做的年代,很多华人都忙得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女儿上的那个中文学校也倒了。为了孩子的教育着想,也因为生意做得不好,我们有了开学校的想法。”
学校刚开始只有他们夫妇两个老师。“开学第一天,来了7个学生,年龄差别很大。孩子的中文程度差别也很大,有的刚开始学中文,有的在国内已经上过四年级了。”
不过,学校发展得很快。“到第二周,就已经有十七八个孩子了。两个月以后,我们请了第一个老师,并租了一个学校的房子。2001年,搬到了现在这个更大些的学校。”
光华中文学校目前包括小学与初中,平时周末以及寒暑假授课。张校长夫妇从一开始就坚持用国内教材。2000年之前只教语文,之后加入了数学。
如今,已走过11个年头的光华学校称得上名声远扬,远在西班牙的华人都会在假期把孩子送过来。
“如今,学校已经步入正轨。我会慢慢地把学校交给张老师打理。我就可以专心做些自己的事了。”张校长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他下一步“自己的事”是建医院。他已经买下了一栋楼,很快,这里就会出现一所华人社区医院。
这位从中医世家走出的海外中文学校校长最终还是准备走回中医的老路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