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谢映庐和他的后人们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清代名医谢映庐,约为清嘉庆初年~咸丰七年间人,祖居江西南城,三世为医,熟读医书300余家,临证40余年,声誉卓著,其宝贵的学术经验主要反映在《得心集医案》(又称《谢映庐医案》)中。谢氏深诸岐黄之道,处方不离仲景左右, 尊古而不泥古,医案中论病议病,切中肯綮,处方立法,匠心独运,颇具喻嘉言<寓意草》之遗风。

   
二、谢甘澍(生卒年不详) ,字杏园。南城县万坊庙前村人。清代著名医家、“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谢星焕(映庐)之子。清代名医。


谢甘澍业承其父谢映庐,精善医术,尽得其传。整理其父所遗书稿为《得心集医案》,内附不少自己的见解。又撰有《医学辑要》、《寓意草注释》(撰于光绪三年-1877)。谢氏一生致力于《寓意草》(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所著)的研究。乃悉取喻氏全帙,略加改动,重新编次。前以己见为之注释,后详按语彰明心法。复摘附明代陆养愚《三世医验》及清叶天士之验案与《寓意草》发明互证。

   
三、谢佩玉(1873~1953),字清舫,号石禅居士,南城人。谢映庐之孙,谢甘澍长兄之子,民国时期著名中医。   

谢佩玉6岁入私塾,清光绪十九年(1893)中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江苏府院刺史。宣统元年(1909)以清廷腐败,弃官归里,随叔父谢甘澍习医,成为谢氏第五代名医。1913年,谢佩玉到南昌开业行医,先后编著《方论集腋》、《药性分类》。1932年,在南昌与本省名医姚国美、江公铁等人创办了学制五年的“江西国医专修院”(今“江西中医学院”前身),任“内经素问”教授,编有《素问节要集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迁居金溪、南城等地,继续行医,并课育子辈,继承中医家传。同时,将《内经》、《伤寒》两书中的精华摘录编成《内经省览》及《伤寒摘要》,由其子谢庄泉(南城名医)收藏。
   

谢佩玉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不墨守成规,常常涉猎西医书籍,并吸收其精华、融会贯通为己用。曾言:“西医解剖之实验,分科科专长,循学术无国界之先例,研习其理而有吾医学臻完善严正,则诸君所成就必有以杰出其群,宣国粹之光华”。他医德高尚,对贫困者抱济世救危之心,施诊赠银。被誉为江西中医界“四大金刚一尊佛”中的一尊佛。1953年11月无疾寿终,享年80岁,葬金溪县浒湾镇晶岭羊子山。


四、江西南城县建昌镇81岁的老中医谢庄泉,行医之余,笔耕不辍,坚持寸楷手抄古籍名著十五载。同时他还收藏了1300多枚各类打火机,近百封近代名人书信、名贴。此外他爱好种花、养鱼、旅游,他的多彩人生在当地成了一部传奇。近日,记者慕名对他进行了采访。


“七代单传但愿人无病,三指生涯何妨我独贫”。在谢庄泉诊所,首先吸引记者的是门上悬挂着的这副对联。其时有四、五个病人正在候诊,谢老先生须发皆白,瘦,但精神矍铄。他行医时不大说话,只是将手指搭在病人的脉搏上,偶尔问一两句,再看看病人的舌苔,翻翻病人的眼皮,然后下笔开药方,也不用戴眼镜……。


中国历史上几代为医的例子,并不少见,但是像谢氏家族这样能够以其精湛的医术一直延续至今的,实不多见,良可慨也!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9/12/6 22:53 编辑 www.med126.com/pharm/]
相关文章
 梅雨季节的一道药膳
 当归丸(《癍论萃英》引张元素方)
 新书《仲圣方证合一要诀》读后感
 推荐:学习中医经典书籍的好工具书《简明中
 鱼腥草
 [转贴]功效相似的药物甄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