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宿迁市七旬老中医获发明专利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家住市区八一路建行宿舍的刘超老人,近日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发明专利证书。现年76岁的他投入毕生精力,对中国传统医术潜心研究并终获成果。昨日下午,记者在刘超老人的家中见到了这本见证了他毕生成果的专利证书,该专利是一种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在刘老家中,这位老中医向记者讲述了他这大半辈子有机缘巧合也有疯狂执著的从医之路。

  大难不死却久病成医 

  “若不是大裁军,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学医。”年轻时候的刘超当过兵,并且一直希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到部队里。在当了两年兵后,恰逢全国裁军,他也就复员回了家。

  复原回家后不久,刘超就发了一次高烧,并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在三年的隔离住院治疗中,他亲眼目睹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病痛给患者带来的煎熬。“西方医学不管是扎针还是手术,都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并且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对于肺结核的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从那时起,刘超开始搜寻各种中医书籍并利用住院的闲暇时间开始研究,而他就成了自己的第一位临床病人。肺结核在医术并不算先进的年代仍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眼看着和我在同一个地方住院的三十多个病号相继辞世,而我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康复出院的时候刘先生已经可以给他人治疗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了。

  “不务正业”的援边知青 

  “我是一名响应毛主席号召前往开发大兴安岭的知青,并在黑龙江奋斗了一辈子。”刘超老人在讲起他的人生时自豪地说道。一心想着当兵报效祖国的刘超却遭遇了裁军的尴尬,而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毛主席发出的开发大兴安岭的号召。1966年,年轻气盛的他登上了前往黑龙江的列车。

  来到黑龙江,刘超被分配在呼中区党校工作。“那时候很多人到党校来找我看病,为此我还受到了校长的批评。”刘老先生说,当年医疗资源相当匮乏,很多人得了病就找到了我。大病小病看了不少,后来被校长发现了,被臭骂一顿,被批评不务正业。“从那时起上班时间我就不再给人看病了,业余时间就成了我最忙碌的时间。”

  35年磨砺终修成正果 

  在1973年7月,刘老先生通过了呼中区卫生科(现卫生局)组织的卫生技术考试。从此之后,他被分配在呼中区人民医院。“除了在医院上班,周末的时候还要到山上采药。”刘老先生的老伴告诉记者,过去每周上班六天,星期天的时候刘老先生就独自上山采药。山路很难走,狼虎和其他自然山险也很复杂,其他人都不愿意冒险到山上去。“有一次我跟着去采药,回来的时候脸上和脚脖儿都被荆棘刺开了花。”

  刘老先生十分着迷于对真菌的研究。“其实最初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只是一个巧合。”他把被一些普通群众认为是毒蘑菇的褐多孔菌采摘回家,配制成药方用在一位已病入膏肓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身上,意想不到的是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经过长期的完善之后,他以褐多孔菌和红绿层孔菌为主配方制成了这一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方。2008年他将这一成果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专利申请,而此时距他最初上山采药已时隔35个春秋。

  希望传统医学后继有人 

  1996年,退休了的刘超从黑龙江回到家乡宿迁。在刘先生的家中,各种书籍摆满了他的书房,一排排的奖状、照片记录了他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

  刘先生捧着这本专利证书感慨万千,如今各大医院都已很难再见到中医的身影,西医西药逐渐蚕食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市场。“申请这项发明专利不仅是为了治病救人,更是为了把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医学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江苏网
相关文章
 吴清忠:可以疏通心包络的甩手运动
 推拿三字经原文
 不治已病治未病.論
 投杯汤(《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难经正义 二十三难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