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间中医生存困局系列报道之八:中医的“舞台”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未来的医学发展靠什么走向世界,得靠中医。”“西医不可能学到中医的精髓,难道仅靠一套引进的设备就治病吗?这是不现实的”。年近8旬的老中医全军中医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军区中医学会副会长、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原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宝臣谈及我报推出的“破解民间中医生存困局”的系列报道时说,这个选题非常好,中医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农村,应该到群众中去,才能更好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优势。
中医是“下里巴人”文化
“中医中药是中国原创的医药科学,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领域和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原味文化。”刘宝臣主任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国家将“京剧”列为国粹。我认为,应该将中医中药列为“国粹”。因为“京剧”是给“阳春白雪”们看的,懂它、知它的人不多。如在南方,看京剧的人就很少。而中医中药是“下里巴人”看的,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农村,它的“舞台”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民间,有的老百姓的中医中药知识,比一个刚毕业的中医学院的学生知道的还要多。中医“简、便、验、廉”价安全,强调“治未病”“中庸中道中和”的平衡状态。不仅能够治疗普通疾病,尤其擅长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对急性病也同样有疗效。如广州感染SARS最早最重,由于中医药较早介入治疗,死亡率远远低于其他城市。神七上天,身体素质非常好的航天员就采用中药调理,即是基于人体面对异常环境会发生不平衡的原理。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医不需要什么仪器设备,特别适宜在农村和城镇社区建立小诊所、方便群众就地治疗,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走出去得用中医这条腿
“中医是一门看病的学问,评判科学与否应该让事实说话。如果中医没有疗效,治不好病,它就根本无法延续至今,中华民族的祖先也就早将之摒弃而另觅他途。在没有西医的历史里,中国靠的是民间中医手中的“一本医书”中的中医中药知识在治病救人。中国未来的医学事业发展靠什么走向世界,得靠中医。”刘宝臣主任说,中医的历史几千年了,西医传到中国不过才一百多年历史,我们不能用别人的东西去走向世界吧。因为别人的东西和你学到的技术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比性,有可能别人的东西比你的还超前、先进。我们要走出去,就要用中医中药这条腿,发展、创新中医中药,拥有我们自己民族的医学品牌走向世界,赶超世界。我们可以自豪的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你们有吗?”如中医的非药物治疗,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点穴等,简便易行,成本非常低廉,不仅能够治疗诸多疾病,而且其中多数疗法简单易学,人人可以掌握一招半式,可用于养生保健。因此,建议国家应该给中医中药更大的扶持和投资力度,以便于中医更好、更快的发展。
“存药废医”是行不通的
当记者问刘宝臣主任,是如何看待有些国家 “怪相”“存药废医”的问题。刘宝臣主任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说,“毛主席在20世纪50年代就批评过卫生部对中医不重视,提出中国对世界能有所贡献的领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农业,一个是中医。毛主席曾说,你们现在不学中医,难道让外国人学,以后我们再跟外国人学吗?现在看,这一分析很精辟。”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要“扩大视野,不能近亲繁殖”。要相互学习深层次的东西,不能像有些国家对待中医实际是“存药废医”,即仅重视中药,而忽视了中医理论。这样中医是没得做的,千万不能走这条路。建议政府一是要放权,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二是要完善
执业医师考试、注册的程序;三是要规范“医生走穴”行为,建立有序的“兼职执业”制度;四是要建立“执业医师终身禁业机制”,增加医师职业责任感;五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执业医师基本信息披露制度”。考中医执业医师要顺应中医的内在规则,按中医的规律办事,不要按西医思路去考。
人物画像:
刘宝臣,(1931年生——)吉林人,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现解放军医学委员会委员;全军中医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军区中医学会副会长;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广东
肝癌协会副会长;他认为,中国医学要走出去,得靠中医这条腿。中国的“国粹” 京剧应该和中医互换一下,国家应该将中医纳入“国粹”。 中国的国粹 “京剧”,是给“阳春白雪”的人看的,懂它、知它的人很少。中医是“下里巴人”。它的根基在民间、农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比京剧的意义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