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医存亡之我见(商洪涛)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存亡之我见



     
  
  中医作为国之瑰宝,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百年来,中医却数度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引发世纪之争,不免令人感慨万分。笔者入道近二十年,也曾苦苦探索,现得一孔之见,就教方家。

  1 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医学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诞生的一支奇葩。它以周易为哲学渊薮,以《内经》为理论基础,几千年来,名医辈出、流派纷呈。从先贤扁、华佗、张仲景到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名医无不受达官贵人与黎民百姓的敬仰,断无中医存亡之论。为何至近现代,中医的发展却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呢?

  2 传统文化的断层给中医带来了危机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阴阳学说、天人相应等观点早已潜移默化、入血入髓,故有“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之论。孙思邈也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实际上,中国的历代士大夫阶层有许多知医、通医,甚至是名家高手,如医圣张仲景曾官至长沙太守,从现代的观点看,还并不是职业医师。古代的许多文人本身也喜欢研究岐黄之术,曾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说,实际上也是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另一种表现。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就多处描写了人们与中医、中药打交道的情景,反映了中医药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作为作者曹雪芹本人也对中医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以“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为始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大量接受现代科技文化知识,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而以孔孟为代表人物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文革期间更是被作为糟粕和封建余孽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医被当时刚成立的民国政府视为“旧医”甚至“伪医”,在各种“新文化”“旧文化”的冲突中,代表传统与旧派的中医自然也受到严重的歧视与打击并险遭扼杀。如今,从小学习白话文和数理化长大的的几代人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所知甚少,更对中医充满了神秘感、陌生感。就连著名老中医邓铁涛先生年轻时也一直认为中医五运六气是玄学,直到晚年才认识到其价值。如今两个群体——现代中医和患者都是从这些缺少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群中产生。他们是从小吃着西药、挂着吊瓶长大的一代人。现在要让他们一部分人学习中医,学好中医,另一部分人相信中医,看中医、服中药,一个字:难!传统文化的断层使中医成了空中楼阁。

  3 从京剧、电影的危机得到启示

  京剧作为国粹,其艺术性无人质疑。可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她也实实在在的遭遇了生存危机。尽管几十年前就有人喊出了“振兴京剧”的口号,可时至今日,她只是重要文艺演出时的一个点缀品!为什么?因为她失去了观众——无人喝彩!而曾几何时,无限风光的电影现在也面临着没有观众的危机!曾有一首歌唱道:“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如果变成“当我孤独站在这舞台,没有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心中有的恐怕远不止是感慨了!无人喝彩的尴尬局面正是中医界将来有可能面临的最致命的危机。医生没有了患者,如同京剧没有了票友、电影没有了观众,岂不危哉?!这个问题比中医现代化、中医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等问题更为紧迫、更为现实,应该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振兴中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娃娃抓起。这就需要国家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强有力的介入,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要在小学课本中增加一些介绍中医药知识、古代中医名家的故事;在中学课本里增加介绍古代哲学思想的文章,介绍中医理论精华的文章,使每一个学生对中医药有较全面和正面的认识。制作一些介绍中医药知识的多媒体软件,在主要媒体、电视、网络上系统而通俗的介绍中医药的特点、特色,并坚决取缔现在充斥报端的游医广告,它们只会害了中医、毁了中医。要让全社会真正了解中医。

  其次要反思和改进目前的高等中医教育体制。解放以来的几十所高等中医院校确实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师,他们大多成了目前中医界的骨干,但遗憾的是著名的临床大家并不多。这确实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以笔者之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中医的生源问题。中医是一个人文科学偏重的学科,却多从理科招生,让这些已习惯逻辑思维的中学生突然面对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天人相应等充满古代哲学思想的名词,的确是茫然失措。所以现在有人建议中医专业应该多从文科招生,甚至考虑办附中或预科班,都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建议。

  (2)中医院校的传统文化氛围不够浓重。中医院校应该设置一些传统文化课程,包括古代哲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甚至中国书法、中国画的鉴赏等,培养中医的传统文化底蕴,而不是把中医课程直接接到那些刚从数理化及英语的题海里游出来的中学生身上,这样会产生严重的自身免疫反应。

  (3)师资问题。高等院校在建院初期,从各地选拔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名中医到学校任教,例如北京的刘渡舟、南京的江育仁、广州的邓铁涛等。他们既是临床大家,又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其教学质量自然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接留校任教的本科生、研究生越来越多,近亲繁殖非常严重,导致高等院校的一部分教师理论丰富,但临床经验欠缺,很难把理论同临床有机的结合,甚至把中医变成了纸上谈兵的东西,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贻害无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来高等院校的师资选拔也应该采取更为开放和灵活的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责任心。

  (4)教学质量。五年制的中医本科生见习、实习已用去近一年半时间,剩下的三年半还要花一半时间学习公共课程与西医课程,真正学习中医理论的时间不足两年。授课采取的又是大班化的形式,老师只管讲,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的,至于学生听了多少、掌握多少,没人较真,只要最后考试及格就行。五年大学上下来,学生往往只认识辅导员,而也只有辅导员才能认出学生,可以说这样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基本是学了点中医的皮毛,尽管他们有四、六级英语证书、电脑证书,甚至有驾驶执照。

  (5)工作环境。花了五年时间学了中医皮毛的本科生们进了医院却发现:干外科要比谁手术做得好,干内科要看谁急救水平高,可怜自己那点三脚的功夫哪里派得上用场,赶快猛学西医吧!于是再过五年下来,刚出校门的那点皮毛功夫也大半交还给老师们了。

  近几年,市场经济大潮也猛烈冲击着中医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基层中医院的中草药使用率已低到了惊人的地步,甚至不到10%!长此以往,中医不中也,岂不危哉?!

  综上所述,中医界应该从中医是否科学、中医如何现代化甚至中医是否在骗人等种种空谈和争论中跳出来猛醒了!中医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其有效性和科学性不容质疑,根本无须讨论。一切现代科学的成果,西医可以用,中医自然也可以拿来使用。华佗用麻沸散开颅,是属西医还是中医?!CT是属中医还是西医?!其实培养不出精诚大医和逐渐失去广大患者,才真正是中医的危机所在,如何营造一个更适合中医发展的内外环境是我们中医界的当务之急。
-----------是呀?我不知大家听过《赤脚医生》那首歌吗?我觉得的大力发展民间中医,现在好多学院派不会开汤药,也包括我,我也想有机会的话,拜师学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但不知道能否实现。
相关文章
 家有难带宝宝,有没有方法改善?
 七宝丹(《幼幼新书》卷九引《万全方》)
 维生素C缺乏症
 慢性胃炎
 尿<sup>15</sup>N排出试验监测抗幽门螺杆菌
 拱辰丹(《魏氏家藏方》卷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