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转贴]中 医 的 思 维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转贴]中 医 的 思 维

一个幽灵在中华大地上飘荡。
中医的阴阳五行、三焦、藏象、归经看不见摸不着,象一个美丽的海市蜃楼。唔,海市蜃楼。现代人才知道并非子虚乌有,原来是有市有楼。细细品来值得玩味。
既是看不见摸不着,科学的手段又无法验证。老师讲的学生听的都是空对空,云里雾里。它究竟是客观存在,还是一种理念,或是牵强附会的假说?去掉它罢,免去迷信之嫌。去掉?中医还能存在吗?
承认它,这不成了皇帝的新装吗?剪不断理还乱。
一个幽灵,中医的幽灵依然飘荡。
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我们提倡逻辑思维。
在人文科学领域里,我们提倡形象思维。
在我们认为的玄学中提倡一念不生全体现。我们暂用直觉思维。

无影灯下:
划开腹腔,漫溢的鲜血,跳动的脏器,没有一点空隙。
翻开古老的《黄帝内经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
西医把血淋淋的事实打开给人看。
中医只编了一个天衣无缝的神话,虚拟了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
问古人:难道你们对人体解剖竞一无所知,留给世界一个笑柄。
古人无语。
据记载:古时候就有皇帝残酷地命医生对俘虏孕妇进行活体解剖。既然如此,中医为什么对此视而不见,执迷不悟呢?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我们欣赏洞箫,凄切委婉,如诉如泣,解剖开来是一根挖了几个孔的竹子。
我们欣赏芦笙,热情欢快,解剖开来是多根竹子的组合。
我们欣赏是谁的需要,是耳朵?是大脑?是心脏?心旷神怡。那个血肉组成的玩意儿,要这个干什么?不如喝牛奶去。
是人赋予了乐器的生命,是乐器表现了人生命的美丽。
是生命组成了脏器,是脏器表现了生命。
虚实相生,才是我们生命的真实状态。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虚实相生中享受着生命,表现生命的美丽。
然而当我们研究生命的时候,目光盯住可见的一面,其实我们研究生命的一切思考都是虚的,思考因何而生?思考仅是工具,思考--思考本身才是最有价值的。
看来人不仅需要物质生活,还更需要精神生活。我们承认虚无飘渺的精神生活,自由地在虚无缥缈的精神天地里翱翔。然而面对《黄帝内经》中的虚无,我们噤若寒蝉,束手无策,中国文化出现了断层,我们迷茫了。
一位先生感叹文化的废墟,写下他的文化苦旅,犹如杜鹃啼血。
是呵,我们一面讲人死如灯灭,一面又讲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我们在自己制造的矛盾中跋涉,只能是一程苦旅。
我们一面赞叹古建筑、古物的巧夺天工,一面又在咒骂封建迷信。
我们一面歌颂伟大的母亲,一面又在数落母亲的小气不开化,或曾有过的生活不检点。辩证法被庸俗化了,只能是一程苦旅。
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大文化背景下,同样是一程苦旅。

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永远告戒自己写东西要用形而上来笼罩,否则是游戏,是流俗。
所谓有形而上就是本质的,抽象的,为什么?它是作品之魂。不,是人之魂,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思考,也就是说在人深层的意识中就存在,也可以说人生就是为着这个问题而来的,不然就白白走一遭。西医的形而上在哪里?形而下器是西医的主要特征与局限。西医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找出它的哲学属性,也就是回归家园。
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返朴归真之作,自然之作更是超越了人为的形而上学。
怡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先人的自然之作,返朴归真之作,可惜我们没有先人的智慧无法体会它,时经常受病痛的困扰。

这位作家谈到自己创作秘诀:用文字叙述画面。这就是形象思维。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内经》就是古人用语言叙述的画面。可惜的是这个画面不能让我们体察到,不能身临其境。如果能体察到我们才能说读通了《内经》,更确切地说自己读通了自己。
作家要在大脑里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才能写出生动的作品。我们头脑中没有那个画面,所以我们成不了作家。
中医同样要在你的境界中出现患者的病像,处方时出现中药的抽象画面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中医。我们没有这个能耐,只是秃子当和尚,凑合着干。
作家强调形象思维,中医应该强调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什么?
文化苦旅呵,苦海无边,别忘了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怎么回头?岸在哪里?
回头即回光返照。回光返照?不是死吗?是死吗?
阴阳互根,生死互根,是生命的更生、真实。
观照,我们称之为玄学的一个共法,是实现直觉思维的必由之路,具体的运用中各门派的内容不同,实质都是一样的。
在禅宗中有不净观。在净土宗中十六观。在藏密中观本尊。在道家修法大要有内照形躯。
这与通常的想入非非不同,专门术语,观想成就。
白骨观的观想成就:颈部以下的白骨历历分明,皎然呈现在意境中的想,相如实的映现。
密宗的观本尊,本尊的像一念之间要栩栩如生在你的意境中皎然呈现。
在经络学中,李时珍讲:内景隧道,唯反观者内察之。
这句话读的人往往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去亲证它,没有去研究它,束之高阁。其实要亲证它是很难的,没有多年的精神内守是很难有成就的。故此,一些人曾作过浅尝辄止,一些根本没有这种实践的人,凭着自己想象打出了反伪科学的旗帜。唯有元代铸就的经络铜人无语,笑天下可笑之人。六祖把禅宗发展到登峰造极,禅宗也就不存在了,流于空谈,以为只是斗斗机锋。禅是把个体融入一切生命之中的真实体验。禅宗实际是是大密宗,六祖千年不坏的肉身就是密。
让我们看一看《禅秘要法》。
事情的来由:一位比丘聪明多智,博通印度传统文化,道术方书,天文与阴阳术数等学并及一切世间技艺。但出家多年,于佛法味独不得尝。
舍利弗给他讲了七遍佛法的要旨,他始终不悟。
得道的罗汉给他讲,仍然不悟。
请教于佛,佛讲,因他放逸不羁的结习,心多散乱,不能诚信,不肯脚踏实地,勤修四念处法,所以不能觉悟。
由此可见,佛法不是大脑思维可认识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人的思维是风,风吹散了水面的落叶却使人看不清池底的水草鹅卵石。
针对这种情况,佛给他讲了专心系念一处的方法,我们俗称的白骨观。
这位比丘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在不长的时间内终于尝到了佛法的味道。反过来讲,如果他不进行这种训练,最终是无法尝到佛法的味道。
借鉴《禅秘要法》。
《内经》把中医发展到登峰造极,中医也就名存实亡了。阴阳无行、脏象、三焦、归经实际上是中医之密。中医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沟通与调节,使我们不断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我们应该把《内经》等同于佛法。再好的老师给我们讲,我们都无法领略《内经》的味道。中医的阴阳、五行、三焦、经络对于我们来讲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象。我们要还中医的庐山真面貌,把中医还原于中医,不妨花几年时间观照自己的身躯,回归自我。等到白骨观成就了,自然会知道什么叫直觉思维,什么叫中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三年春节


本贴由tzgzx于2006年10月23日22:11:02在〖中国医道论坛〗发表.
-----------《内经》把中医发展到登峰造极,中医也就名存实亡了。再好的老师给我们讲,我们都无法领略《内经》的味道。还中医的庐山真面貌,还得观照自己的身躯,回归自我,认识本尊,才是真正的中医。中医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沟通与调节。说得透切。
相关文章
 有直接炙经验的朋友帮个忙
 沈氏荷叶汤(《杂病源流犀烛》(上海科技本)
 解酲汤(《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柴胡泻肝汤(《麻症集成》卷四。)
 请教各位,汤药和丸药有什么区别呢?
 玉露通真丸(《妇人良方》卷二引《经验妇人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