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网络版 周虎城
这些天,关于韩医和中医争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但至少中医的价值事实上已经得到了承认,因为韩医不过是中医的一个变种罢了。这倒是给那些在网上征集“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系”签名的人们当头棒喝,作为国粹的中医药在中国遭遇了如此质疑,在异国他乡却被奉为瑰宝,难道我们总是要“取他人之精华,亦舍我之魂魄”么?
然而,不管怎么说,中医文化历经千年,并非个别将中医视为“歪门邪道”的所谓“生物学家”们想“镇压”便镇压得了的。只是,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播方式确实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采取了最为有效的方式保存并发扬这一国粹?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说,中医药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但在“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
中医文化如何发扬光大、如何找寻再度辉煌的契机呢?于我观之,中医文化复兴的希望,很大一部分在乡村。
这是与当前中国农村所面临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实困境以及传统积习有关的。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的“乡土优势”十分明显。一是价格低廉,中草药可以种植,有条件的还可以直接上山采集,对于其价格,农民一目了然,不至于动辄被开高价药,造成“以药养医”的局面;二是千百年来的中医文化,对于还保留相当传统积习的一些乡村而言,无疑已具备了再度推广的心理基础。尤其是在岭南地区,不少广东人对中医深信不疑,推广起来会更加便利。但是,在当前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农村中医水平低的情况下,如果要想中医切实得到推广,恐怕不仅仅是中医下乡的问题,还有一个中医知识也要下乡的问题。否则,知名中医们下乡走一圈,固然可以看好一批次病人;而他们走了,乡村的医疗状况依旧,中医药事业谈何发展契机呢?
培训乡村医生的中医水平,当然是一个好方法。乡村医生扎根于农村,他们在中医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利于缓解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但是,中医知识的下乡不能仅仅限于乡村医生这个范围,还应当让广大农民了解一些易学的中医常识,可以对简单的病症进行自我护理。农民们通过切身实践,进一步了解了中医,加上又有此需要,中医药事业在农村的复兴就不仅有了心理基础,还会增加文化和技能上的基础。
所以,中医下乡,还需中医知识下乡。自然,最好的方式是两者得而兼之。既懂得了基本的中医知识,又有了能看病的中医,农民朋友们岂会不热烈欢迎
-----------关键的是中医需要下乡吗?中医本来就是在乡下,关键的是得不到承认而已。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