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保先生:读过你的很多文章,很多观点对中医很有建设性。
但也有几点值得商榷。
一、宗教与科学
人类对自然探索的历史远比科学的历史长得多,探索过程中产生各家思想,对这种思想的研究与崇拜而产生宗教,继而才诞生了科学。这样我们就发现,各种学问,彼此是相关联的,都是亲戚关系,科学不过是宗教的儿子。
科学与宗教的区别在于,科学注重实证,宗教注重逻辑,尽管逻辑的女儿数学在西方做了科学他妈,但不意味着逻辑一定高于科学;科学承认自己的不足,需要否定之否定地不断发展,而宗教把阶段性结论当作真理并神化崇拜。科学不意味着正确,从词典对科学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我们口口声声的科学正是一种宗教,或说正把科学宗教化。
二、中医与科学
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或说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西医不是,中医也不是。中医与西医又是不同的学问体系。也就是说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与标准,以自己的肤浅认知来约束框定别人,正是宗教的行为。但也不能因为西医有了自然科学的属性,中医就必须抛弃自己的自然科学属性,自然科学并不是西医应用的那一点点,也不是西医应用的那一个唯一层次。
把学问分为科学、逻辑、技术、哲学、医学等等,再把科学分为自然、人文等等,未必是合理的分科之学。但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这个社会必定要有规矩,这个规矩只要大都认同,我们就必须遵守。就像法律一样,即便制定的如何不合理,你都得遵守。规矩也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但发展与完善也得有个基本点,所以,现有的规矩必须遵守。把世界观分为唯物的、唯心的,是错误的分法,但若不这样分,我们就不知道既不唯物也不唯心的才是正确的。
就拿你的遗传来说,分为父系与母系,这种分法未必合理。可以说你不仅仅是父系遗传,但不能说你是非父系遗传。除非你写一篇文章“王世保是非父系遗传”,大家才会理解你的“中医是非科学”论调。
你用了有利的论据,却得出了自己都糊涂也说不清楚的结论。得出这种不伦不类的结论,是因为你知识面太过狭窄,对狭窄的知识认知又太过肤浅,加上逻辑分析能力太差和自以为是的人品。
你转贴陈庆之《请有关部门转告美国:中医不是科学》,来支持你的论点,对其论点论据没有质疑,也就说明代表了你的水平、你的观点。
文中说:“众所周知,中医讲究以毒攻毒”。谁教给你的,中医是以毒攻毒?请你说说
粳米是如何以毒攻毒的,
鲫鱼又是如何以毒攻毒的?以毒攻毒分明是西医对抗疗法的理念,难道中医也是对抗治疗的医学体系?既然是一个医学体系,你说西医是科学,中医不也不就随着成为了科学了吗?
又说:“打个比方说,同样的耳朵出了毛病,西医就会在你的耳朵上下功夫,又验血,又拍片,只抓住了耳朵这个局部”。验血,是验耳朵部位的,还是全身的血?验全身的,何以说仅仅抓局部?看来你对中医是门外汉,对西医也是个懵懂。
又说:“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解释中药配方里面数十甚至上百味药中和以后,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难道科学仅仅是化学吗?中医把中药所包含的太阳系信息,依据控制论同构对应性原则加以利用,难道信息论、控制论就不是科学了吗?看来你脑子里的科学概念,是非常局限与肤浅的。
既然你既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对科学的理解还停留在文艺复兴形而上学层次上,由你来裁判中医、西医与科学,你想想,能说服了谁?
[
本帖最后由 yszyzy 于 2007/8/10 12:19 编辑 www.med126.com/job/]
-----------王世保先生不知,华丽的文采与正确的结论本无关系。
中医与科学,的确起源于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但不意味着两者不具备相同的属性与最终走到一起。就像白种人与黄种人,虽然有基因差异,但大多基因是相同的,一样。
技术一词,也源自西方,是不是非得要把中国古代的所有工具、用具、制造工艺与流程,都称其为“非技术”?
一个历史上只会用
牛皮口袋的民族,利用电与机械原理发明了鼓风机,但不能阻拦,去证明风箱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方面的科学原理与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对未来科技的启发。
-----------做为学术争鸣,王世保没有错,其论点论据大都正确。
王世保的核心观点就是,中医与科学是不同的学问体系,两者没有高低贵贱的可比性。
的确如此,中医与科学起源的历史不同,中医形成学问体系的时候,诞生科学的卵子还没有受精呢;中医与科学的出身不同,中医出身于道家(不是道教),科学出身于西方宗教;中医与科学方法论不同,中医基于整体论,科学基于还原论;中医与科学的原始目的不同,中医希望认清天人关系,科学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中医与科学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医是中国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科学是西方精神财富的有机整体。
我与其观点不同在于,我认为,中医基于自然规律建模,科学建模来揭示自然规律,两者有着相同的属性,就是逻辑加验证;中医可以囊括科学,西医只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但中医没有科学及西医做得精细;科学在进步,在否定之否定中成长,无论是出身,还是方法论,都做着逐步转变,两者都具有海纳百川的巨大包容性,在文化多元性的大趋势下,最终会走到一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非也,非也,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矣。但不知山是花岗岩、还是玄武岩,也乃憾也,所以,博大也得精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