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振 兴 靠 谁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4月28日教育版刊登一篇两作者文“浅谈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发展与质量”,居然如此云:“传统以来,我们的中医药高校教育过程过分地重视了继承,而对创新认识不够。对于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教育来说,重视继承,也重视创新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振兴中医的人才。”作者的意思是还嫌“传统以来,我们的中医药高校教育过程”“西化”不够。睁眼说瞎话,不知居心为何?作者所认为的“创新”不过就是“西化”而已,而“继承”无疑被恨恨地视为“保守”。于是作者把中医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医药专业的几个外国留学生身上,指望留学生来振兴中医。
的确,国内医界意yin中医的家伙太多了!主流中医早就发生了橘枳之变。指望他们来振兴中医,真不如就无为而治,让中医在民间自生自灭。但是指望几个中医外国留学生,也居然想得出!这个馊主意真是匪夷所思。
中医的故乡就真无人能振兴中医?国人难道就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非也,“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二十世纪一个大杂文家说得好,“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那么中医的脊梁是谁?当然肯定不会是那些以各种手段意yin中医的家伙,而只能是那些真正领悟了中医真谛又风骨嶙峋耿介拔俗不肯媚世的人们,比如体制内著有《中医存亡论》的何足道,著有《中医复兴论》的李致重,以及著有《思考中医》的刘力红。除此,更有体制外如各地民间尚无名分的自由中医人,“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鲁迅说得好,“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医的振兴靠谁?就要靠这些中医的脊梁!
-----------国内医界意yin中医的家伙太多了!
-----------中医西话简直是在自取灭亡,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首先是中华文化,其次是传统的佛教道家以及其他流派的一些实际的修行过程中,对于身心辨证关系的经验总结.西方文化里是绝对没有这些东西的.
当然,不能绝对排斥西医,它的好多研究方法中医不是不能借鉴,但是在根本问题上,中西医的基础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我在基层临床工作20来年,热爱中医事业,同时感受到中医独特的临床效果,好多病种的治疗是西医无法比拟的,比如疑难杂症,养生保健等方面;我上网时间不长,很关心网上中医论坛,但得到的信息却很惊讶和失望,不是对中医的误解和攻击,就是从事中医工作的艰难和困惑,可以这样说,中医的天空是一片灰暗,中医的鼎盛可能一去而不复返了。了解中医史的人都知道,我们中医有过辉煌的过去,就在没落腐朽的清朝,也诞生了很多知名医学家,建国以后,也有大批闻名国内外的中医学家继承和发展了中医事业;虽然政府也做过很多努力,但最终也没有扭转中医后继乏人的局面,真是回天无术啊。
中医学,这块民族医学的瑰宝,难道就这样在我们手中黯淡无光了吗?真是堪忧,真是悲哀啊。
-----------“中医的振兴靠谁?就要靠这些中医的脊梁”。
但是中医的脊梁在哪里?在清朝的时候,随着西医的传入和发展,有些中国的败类就嚷着“废除中医”,但在当时的中国中医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中国医学领域的主力军,所以抵制住了毁灭中医的狂潮;而当今,名老中医为数不多了,所剩的只是中医古籍,再加上多少年来在培养中医人才的教育方面的严重偏颇,很难再出现具有扎实的古代文史哲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中医了,而靠现在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中医博士硕士们,能承担振兴中医事业的重任吗?更不用指望那些对中医一知半解维持生计那些从业人员了。真是堪忧,真是悲哀。
-----------怒其不争?还是另有原因?值得深思。
-----------是社会形式导致了这种现象!就是市场经济的后果!中医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坚决不能灭亡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个不错的建议!愈来愈注重健康的人们会越来越注重中医的~
-----------靠市场,靠宣传,靠国家的投入力量
-----------我觉得应该从我们每个学医者自身做起
中医是会永远灿烂的
不可被周围的杂音搞乱思绪
-----------我在一家中医院(三甲)工作十年,亲眼目睹西医(对中医一窍不通,坚决反对中医的西医)纷纷成为省名老中医,中医学术继承老师,他们全靠关系得到一切,靠包装来钓名沽誉,中医能振兴吗?
天下
乌鸦基本一样黑,中医能振兴吗?现行体制该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