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许嘉璐:中医崛起,要有自信和韧性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71206/14528484.html
    中医药的价值毋庸置疑。在二十四史中,记载着中国历史上发生无数次瘟疫,都未过度蔓延,并迅速解决。在许多古代名中医的史传中,也都有中医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但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鼠疫,竟是迫使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处于温带,属于农耕社会,与动植物的关系密切,鼠类一定不少于西方,却从未发生类似欧洲那样的疫情。中医药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
   
    为何西医盛而中医衰
   
    说中医“衰落”,是指目前西医与中医在比例上一盛一衰的现实。中医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份额在减少,这是“一衰”;“二衰”是名中医的减少,目前已寥寥无几,且大多年迈。
   
    在中西医并存的历程中有争论,但中医几乎无招架之功,只能拿案例中的疗效说话。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医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同命相连”。
   
    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起显现出积贫积弱,列强宰割,割地赔款。对此,国人痛心疾首,思考中华民族饱受欺辱的原因。最终,将不幸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还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来干脆连中国文化的“体”也加以否定。一些代表人物主张全盘西化,并逐渐成为潮流。国人在痛定思痛之后得出了并不恰当的结论。
   
    此外,西方殖民者以在华教会为大本营,向中国人灌输一系列殖民主义观念,诸如东方落后,中国落后,中国没有科学,科学只在欧洲等等。翻阅一下当年的报刊书籍,随处可见类似观点,占据中国的学术界、教育界。
   
    中医在上述情况下自惭形秽,医疗水平、学术水平处于停滞状态。某些疾病西医通过手术、药物等能很快治愈,也动摇了中医的信心。中医界由停滞到不自信,进一步导致中医衰落,并形成恶性循环。
   
    中西医之差异根源
   
    中医的短处是西医的长处,同样西医的短处也恰好是中医的长处。西方医学中的二元论、分析论、还原论有其长处。尤其到了20世纪中叶,西医分科日益细化,发达的医疗科技对人体的观察深入、细微了。中医的长处在于整体论,例如,认为人的各器官之间、“身”“心”之间应是和谐的,否则就会生病;人与自然也应是和谐的,“自然”不仅包括地域,还包括季节、气候等内容。整体论在中医实践中无处不在,无论是用药配伍,还是针灸治疗、疗养结合。其实,中西医在理念上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互补,有机结合。
   
    西方社会几乎是从游牧文化直接进入到工业文化,西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医,成长于农耕社会。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经历了采集狩猎、游牧、畜牧、农耕、工业化、后工业化等阶段。其间,农耕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游牧社会,人们逐水草而居,基本是单个家庭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简单;在工业社会,人类远离了自然;在后工业社会,人类与自然界更为疏远。
   
    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每天都要与自然打交道,对自然界的土壤、水文、气候等各种因素非常关注。农耕社会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集体活动,人口聚居,首次获得了超出维持正常生活水平的生活资料;生老病死任何人都无法回避,于是有一批人开始专门从事医疗活动,出现了神农尝百草,探索规律治疗疾病。这样,经过上万年的积累,造就了高水平的中医学。
   
    对发展中医的三点建议
   
    目前西方思想界、学术界的主流,是对西方200余年来的一些传统理念进行质疑、批判。
   
    有两个事件值得回顾与反思。其一是1988年,6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这些文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各领域的专家得出一个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个世纪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其二是近年美国医学界对中医的包容。从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到认为中医理论“是我们的科学无法完全解释的”,已发生了很大转变。两件事的背景,是上世纪中叶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对西方自身传统的批判。
   
    现在西方人把自己200余年来思想与路线的质疑称之为“思维革命”。其中许多人认为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个重要动向:“中国来了”。这与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思路不谋而合。“中国来了”的内涵是,西方的二元论、分析论、还原论已经走到了尽头,若要使对人、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现实与未来的认识再进一步,必须汲取中华文明,东西结合,出现一个新的文明。
   
    反观中国学术界,对这种转变应和者实在寥寥,我们多数学术领域还在沿着西方受质疑的那条老路向前走,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振兴中医,我作为圈外人,冷静旁观,提出以下建议:
   
    中医界必须增强自信。要从根本理念上认识到中医的优势,从文化多元的角度,以及未来人类文化的走向将是不同文化的融合这一大趋势来增强自信心。中医当然不能包打天下,什么病都能治。要走多向融合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自信。
   
    抓住当前良好机遇,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加强研究。当年,中国被人打垮,沦为半殖民地的时候,中医与中华文化一同受累。现在中国崛起了,中医也将趁势崛起。当务之急,是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提高中医医疗水平。
   
    中医界要有韧性。要看到情况的复杂性,涉及对中西医的认识问题、深层次的学术思路、理念问题、中华文化振兴问题,还有体制、机制等问题。有韧性,决不是放弃或松懈的借口。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中医将不仅增进中国人民的健康,也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任重道远,道路曲折啊。
相关文章
 本人痰多求助
 这是什么参,民间俗称红参
 治食毒诸方
 8.血闭成瘕
 灶灰
 割治疗法能治好宝宝哮喘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