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第二部分 现代机械论科学是对古代整体论的纠正和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第二部分  现代机械论科学是对古代整体论的纠正和发展
一  从整体时代走向分析时代
从15世纪开始,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继之而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科学技术革命和医学革命。思维方式也完成了革命性转变——以复兴原子论为基础,走上了对整体进行分解,还原的研究道路。思维方式从整体论转变为还原论。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历史性转折,即从整体时代转向了分析时代。对此,恩格斯曾于19世纪末叶就整体论何以必然地转向还原论,作过精辟的总结:
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为了认识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们从自然的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取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方面来逐个地加以研究。这首先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研究的任务。可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15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发展。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作活的东西,而是看作死的东西。……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反杜林论》1970.P18
分析时代终于到来了,作为对古代整体论的辩证否定,产生了在西方称之为“还原论”的新形思维方式,在近400年历史上,它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贯穿在哲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的研究活动中,对于推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了革命性作用。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功。虽然局限性已经开始暴露,它在自然科学和医学中的主导性地位至今还没有被取代。祝世纳《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P191-193
二  机械论的特点:还原论
事物的辩证法总是物极必反。不成问题的问题,恰恰成了最大的问题。牛顿力学被当作描述自然永恒结构的体系,反而暴露了它的弱点和缺陷。牛顿的经典科学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机械运动是正确的,但是世界的物质运动不仅仅是机械运动,还有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多种运动形式。而且就是机械运动本身并非是单一的、纯粹的,也是多样的、复杂多。所以,这种机械论的体系,恰恰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除了前面所述决定论的问题之外,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还原论”的问题。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一种方法叫还原方法。就是将高层次的事物系统分解为较低层次的组成要素,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揭示较高层次事物系统的特性和规律。但是,由此,再跨出一小步就变成了谬误。还原论不同于还原的方法。它把高级运动形式及其规律完全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及其规律。否定高级运动和低级运动的特殊本质和相互区别。这样必然会矛盾百出了。牛顿在其代表作《原理》第一版中,多次表示,认为机械运动是自然现象的终点,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还原,归结为机械运动。并希望用力学原理推导出自然界的许多现象,还把它夸大为合乎真理的哲学方法。而且,随着牛顿力学在解释天体运动和地面物体运动方面获得不断成功,如地球上潮夕现象的成因,在望远镜中找到了预言中的海王星等,而影响截止来越大。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几首所有的自然科学家都相信,全部物理学,甚至全部自然科学都可以还原力学。把自然界的一切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可以说,这是牛顿力学鼎盛时期全部自然科学的共同特征。正因为如此,在这一阶段,不管是否有“力”的作用,把一切事物变化的原因,都用“力”字来解释。如化学亲和力,光的反射力、生物的生命力等。甚至有人提出人是机器,显然这种把一切都归结为机械力学的还源论是荒谬的。
(一)原子论还原论
还原论思维方式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东方,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是原子论思想的产物。原子论产生于西文方并长期占统治地位,因而还原论思维方式的专利权属于西方就是天经地义的。原子论思想兴盛于古希腊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留基伯(前500-440)德谟克利特(前460-370)、伊壁鸠鲁(前341-270)。他们认为世界的物质本原是原子、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也称为“莫破质点”。事物和整个世界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德谟克利特的思想最为杰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在原子和虚空之外,没有一种东西是真实的,可以理解的。原子是绝对者,不可分,不可入。原子是永恒原,不生不灭。原子之间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形态、大小、排列、状态的不同。原子数量无限多,在虚空中运动,结合起来就是物体。分散开来,物体就消失。伊壁鸠鲁进一步作了发挥,认为原子之间还有重量上的差别,原子自上往下地作直线降落运动。降落过程中也产生偏斜运动。原子之间发生碰撞,相互结合而成为万物。原子论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唯物的,但却是机械的。它对世界的理解是:第一,世界的物体本原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基元。是世界和一切事物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第二世界和一切事物都是原子的组合物或集合体,这种组合性发生机构决定着世界和事物的可分解性,可还原性。第三,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也没有发展变化,它只能在虚空中运动(没有虚空就不能运动),这只是机械的位移运动。第四,原子没有内部矛盾,其运动的动力源泉在于原子外部。外部的动力源泉在牛顿之前一直没有解答,只好设想原子生有小钩,相互的结合组合成事物。原子论所理解的世界是组合的,机械的、可分解的、可还原的。它自然地提供了研究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原理。那就是:世界是组合而成的,具有可分解性,因而可进行分解还原研究。世界的物质基元是不可再分的原子,只要把事物分解,还原到原子,就可找到终极的物质基础和终极的根源。原子是绝对者,无论在组合过程还是分解过程中,都不生不灭,不变不化,因而分解还原研究不会对原子的属于有任何影响。这种方法论原理后来被称为“还原原理”,或叫“还原论”。原子论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原子论假说是一种科学思想,又是一种方法论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事物结构进行理性思考的原则,作为一种方法论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次一层次去寻找原因的研究方法。”古希腊的原子论为后来的还原论思维方式奠定了最早的思想基础,直到20世纪的科学家们仍深感其德。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曾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观念,它决定了物理学家的思想方法,甚至决定了那些不愿与哲学打交道的物理学家的思想方法。”
引自祝世纳《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P193-194
(二)原子论在近代的复兴
在中世纪那黑暗 的1000多年中,原子论思想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被埋没。直到1626年法国国会还以死刑来禁止原子论思想的传播。在欧洲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中,原子论得到复兴,进入近代发展阶段。由古希腊的思辨的原子论,发展到近代的科学原子论。首先把古希腊的原子论挖掘出来加以发挥的,是处于文艺复兴中心的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哲人布鲁诺(1548-1600)和伽利略(1564-1642)。布鲁诺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由最小的物质粒子构成的。这种极小的物质粒子是不可再分的。从物理学上说它是原子,从数学上说它是质点,从哲学上说它是单子。伽利略认为,万物由原子构成,物体的色、声、味、臭、热、冷等特性是原子的排列或运动引起的。伽利略就按着这一思想重新发现了德谟克利特用原子和虚空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的那条原理。伽利略还接受了关于物质的原子学说,并且相当详细地讨论了原子在数目、重量、形态和速度方面的差别。怎样造味道、气味、或声音方面的差别。把原子论具体地植入自然科学领域的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伽桑狄(1592-1655)。他提出“微粒说”,认为原子不仅是物质的最小颗粒,而且是具有惯性质量的重粒子,并依据伽利略和笛卡儿的力学大原理,从这样的惯性粒子的点状运动来描述均匀空间里的物体运动。这样,古希腊的原子论在这里发展成为可用力学原理来描述的惯性实体。原子可用力学描述的机械方式组合成万物,这一思想向机械原子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伽桑狄的微粒理论50年后几乎一字未动地被牛顿写进其《光学》一书中。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牛顿(1642-1727),正式确立了机械原子论思想。他以其力学原理建立起了原子论世界模式,并来回答了原子论的难题——原子之间如何结合的问题。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原子之间有吸引、排斥两种作用力,吸引使原子结合,排斥使原子分离。物体的粒子按其大小,分为几个等级,大粒子包含着小粒子,小粒子中包含着更小的粒子,最小的粒子是原子。到18世纪,牛顿的这一思想随着其力学成就的影响而在欧洲逐步占据统治地位,又随着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成功,形成以“机器”为模式的组合性、机械性世界观。
到19世纪,原子论确立了它的科学形式——化学原子论。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766-1844)把原子论引入化学领域。认为一切物质皆由最小的不可分割的质点所组成,这些质点就是原子。同一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不同元素具有不同原子。元素由简单原子组成,化合物由复杂原子组成。原子既不可创造,也不可消灭。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原子的属性不变。化学的分解和化合只是原子的组合方式不同。宇宙的原子数是无限的,具体事物的原子数目是有限的。他认为每种原子都有特定的重量,提出原子量概念,这标志着科学原子论的诞生。他用原子论令人满意地解释了化学的定比定律,并得出了倍比定律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法国化学家阿弗加德罗(1776-1856)提出了原子一分子论。认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而分子是游离状态下的单质或化合物能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单质的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原子论从抽象的哲学思想变成了具体的科学理论。“原子”从哲学的思辨的概念变成了科学实证的实体。科学证明了原子是用化学的方法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颗粒,测得了原子量,认识了原子的一些基本属性,能够自由地把原子组成分子,或把分子分解为原子。到19世纪末叶,科学家坚信,世界的物质本原——不可再分的原子已经找到并掌握,原子就是物质,物质就是原子,并从原子的不可入性,延展性来阐明物质的基本特性。“这是一种信仰,它相信,坚硬不破的死的物质,或牛顿的坚实不可穿鬼神的质点,或现代物理学中的复杂的基本质点,乃是宇宙的唯一的终极实在。思想与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副产品。在物质底下或以外更没有什么实在。”祝世纳《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P194-197
(三)还原论思维方式的形成
原子论从思辨到科学的转变,使具体的还原研究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原子的实证性使还原研究有了可操作性。于是还原论水到渠成地发展起来。对此作出贡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笛卡儿和牛顿。笛卡儿不但认为世界和万物是由分散的要素组合而成的,而且认为物质宇宙是一架机器,并且不仅是一架机器。植物和动物同样是机器。人的身体也是一架机器。一个病人就象一只有毛病的时钟。整个世界自然地按力学定律运转,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可以按照其各个部分的排列和运动来加以解释。对于机器这样的世界和事物,当然可以象拆卸机器一样地进行分解研究。他在著名的《方法论》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还原论的基本思想,在提出的方法论4条规则中,第二条写道:“把我们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笛卡儿在方法论上的这一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以后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200年后的科学家们明白无误地总结其历史价值,指出:“这两种分析的推理方法可能是笛卡儿对科学的最伟大的贡献。一方面,它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在发展科学理论和现实复杂的技术项目中被证明是极为有用的。正是笛卡儿的方法使得美国国家宇宙局有可能把人送上月球。另一方面,过分强调笛长儿的割裂成碎片的方法成为我们一般思维和专业学科的特征,并且导致了科学中广泛的还原论的态度。一种相信复杂现象的所有方面都可以通过将其还原为各个组成部分来理解的信念。”牛顿以其力学原理建立了机械性的原子论世界模式。认为世界万物象机器一样,是按力学原理由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最小的零部件是惯性实体原子。它在结构上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因而在研究中应当也可以按层次进行分解。直到作为其本原的最终的实体原子。牛顿从这种世界观出发,提出了分解——还原的方法论原理:“在自然科学里,应该象在数量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就可以从复合物论证到它们的成分,从运动到产生运动的力。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为止。”在牛顿看来,上帝在开始时创造了物质粒子,它们之间的引力和基本的运动定律。按照这种方式,整个宇宙象一架机器一样,在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支配下,不断地、永远地运转。巨大的宇宙机器完全是因果决定的,发生的一切,都有一定的原因。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只要知道该系统在任何时刻的任何状态的所有细节,原则上就可以绝对确实地预言该系统任何一个部分的未来。这种“牛顿模式”随着牛顿力学在近代的统治很自然地上升到教条的地位。还原论思维在近代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世界的研究和认识大踏步地从宏观和微观开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物理学研究宏观现象推进到分子水平。对力、能、热、声、光等都进行了分解,还原。化学则把分子分解为原子,掌握了化合与分解反应规律,认识了几十种化学元素,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生物学对生物的研究突破了三个层次:器官、组织、细胞,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并开始研究亚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等等。经过笛卡儿、牛顿等科学家们的努力,在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还原论思维方式正式形成并日益成熟。原子论的世界观为基础,发展为一种带有常规性的方法体系。
祝世纳《中西医学差异交融》P197-199
(四)还原论思维方式的特点
还原论思维方式包含两个基本“原子”,“组合”观点,它以原子论为思想基础,认为世界的物质本原是不可再分的原子,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由原子,或其化身——更为简单或更为基本的物质颗粒构成的组合物或集合体。二是“分解”、“还原”方法。认为事物是组合物,具有可分解性,可进行分解研究,其本原是原子,只要把事物分解到最低层次,即还到其本原,就可找到终极的根源,得到终极的说明。“还原”的含义、缩减、降级、归并。还原论原理以世界和事物的组合性、可分解性、可还原性,以及其本原的微观性、粒子性为前提,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是:
第一,对整体进行分解,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再把部分分解为更小的部分。直到认为适宜的速度。这是还原研究的首要步骤。
第二,对层次进行还原,把高层次还原到低层次,把高级内容还原为低级内容,一层层地降解,直到最低的层次和最终的物质要素。
第三,从微观揭示本质,坚信事物的本质不在宏观而在微观。在于构成宏观现象的微观物质基元,只有整体分解为部分,把部分还原到“原子”(或其化身),才能找到终极根源。作出终极说明。
近代科学的革命和发展,就是沿着还原的道路向前推进的,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功,很自然地把这种思维方式推上主导甚至统治的地位。其影响至今仍是深重的。“这种还原论的态度根深蒂固地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之中,以至于经常被看作是科学的方法。其他的科学也接受了这种古典物理学的力学观和还原论,把它们看作是对实在的正确描述,并以此来构造自己的理论。”现代关于还原论的定义有代表性的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哲学中的一种观点。它认为每种东西都是一种更为简单的或更为基本的东西的集合体或组合物,凡表示这类东西的辞句都可以用表示更为基本的东西的辞句来解释或下定义。因此,凡以为物体是原子的集合体,或认为思想是感官印象的组合体,这样的观点都属于还原论。”《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认为复杂事物是一些更为简单,更为基本的成分的集合体或组合物,主张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成分来加以研究。后来,凡是主张物质的高层次现象(如生命现象)均可用低层次的规律(如物理、化学规律)来解释的,都被认为是还原论。”《中国大百科全书》:“通常指生物学中试图把生命运动形式归结为物理一化学运动形式,用物理一化学规律取代码生物规律的一种思潮。18-19世纪的还原论用力学规律取代生物学规律,其著名代表有拉美特利与毕希纳等人。20世纪的还原论都有把生物学规律还原分子运动规律,甚至把人类活动还原为低等动物的反应,再把这些反应还原为物理一化学过程。现代还原论的代表人物有洛布(1859-1924)和沙失纳。”    祝世纳《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P199-201
(五)还原论的价值
还原论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历史上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它是古代整体论思维的一种辩证否定。把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沿着螺旋式发展轨迹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其历史性贡献在于,把整体打开了,开辟了研究部分,掌握细节的道路。把复杂性现象分解开了。开辟了深入到低层次,了解微观机制的道路。这就克服了整体论的直观、模糊、思辨等局限和缺陷,使科学认识第一次达到了精确、严格的程度。还原论思维揭示了世界的“组合”特性和规律,认识了许多具体物或层次的具体的组合机械。也认识和掌握了世界和事物的可分解性、可还原性。把“组合一分解”原理转化为还原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还原研究。成为近代400年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可以说,哪里有组合机械哪里有可分解性和可还原性,还原研究就能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只要有组合机构存在,只要有可分解性、可还原性存在,就有进行还原研究的必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具有“万岁”的性质。还原论在医学研究和人的研究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因为人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物质系统,它是在宇宙演化、地球演化、物生进化的过程中,由物质的低级运动形式一步步上升到高级运动形式的。它以低级运动为基础,在高级运动中包含着低级运动,因此,要全面发深入地研究、理解人,就必须逐级地、逐层次地把人的生命运动所包含的各种运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揭示清楚。这就需要还原研究。正如恩格斯所说:“研究运动的本性,当然必须从这种运动的最低级、最简单的形式开始,并且先学会理解这些最纸级的最简单的形式,然后才能对更高级的和更复杂的形式有所阐明。只有在这些关于统治着无生命的自然界的运动形式的各知识部门达到了一个同级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成效地去着手阐明显示生命过程的各种运动过程。在阐明这些运动进程方面前进的步伐,是与力学、物理学、化学的进步成比例。”《自然辩证法》。所以,还原研究在关于人的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取代的。还原论思维方式在西方近代医学发展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16世纪以来西方医学的成就几乎都是在还原论思维的指引下取得的。它克服了古代医学整体论思维的直观性、模糊性、思辨性等局限,把人的整体分解开来,运用解剖、实验等方法,对部分和微观细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健康与疾病的一系列具体机构和规律,把生理、病理和药理的各种内容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知识和语言来阐明,提出一系列可实证的、定量的理化指标,使认识更加具体、明确。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更加精确、严格,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还原论思维方式,就没有现代的整个西方医学。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享用着这种思维方式为医学带来的巨大效益,在医学的未来发展中它仍将发挥其特定的作用。  祝世纳《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P220-222
我们此处讲解了还原思维方法的来源,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等等。这些都属于“正面报道”。还原论思想在现代科学的构建和后来的发展中都起了关键的、主要的、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还原论思想就没有现代科学。因此,在现代科学阶段,是不能认识到还原论思想有什么错误的。但后来,20世纪后半期,系统论思想出现了,人类从对简单物质研究进入到对复杂物质的研究阶段,这时回过头来认识到,还原论在认识简单运动时是有用的,同时也为揭示复杂运动规律作了准备。但在真正研究复杂运动时,必须用系统论方法,而还原论方法变得是错误的了。以系统论角度对还原论的批判认识,这部分内容放在介绍了系统理论之后,此处只作这些提示和说明。

-----------看了你的两篇文章,我问你几句话,你有什么证据证明现代理论就比古代理论先进?外国的比中国的先进?你怎么就知道古人没登过月球?易经是怎么来的?
相关文章
 中医院社康中心开不出中药
 《灸绳》周楣声 ﹝全書 OCR 文本﹞
 邵公看痘分恶五色歌
 宣宾您好,有没有治疗肾结石的按摩处方
 尿频、尿不尽、疑不育,劳烦先生诊治!
 牛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