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了吗?
??作者:王世保
??
??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所提出的“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和“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指导性意见,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
??通观国务院下发的这份文件,文中多处提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并将这一观点作为发展中医的指导思想。“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无疑是对的,但中国能不能“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去发展中医,首先要看这份指导性文件有没有按着真正的“中医药发展规律”去制定具体的指导内容。当我们细读这份文件的具体内容后就不难发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也仅仅是镶嵌在这份文件里用于装点门面的几个词而已,国务院仍然是从唯科学主义的角度出发继续重复既往的扭曲中医发展的老路子。对于一个处处崇奉唯科学主义的政府及其下属单位,期望它们去为一个与科学文化完全异质的中国固有文化部门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性意见,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
一、国务院仍以“科学意识”的有色眼镜去审视中医
??我们知道要想按着“中医药发展规律”去发展中医,首先要能正确地认识和总结“中医药发展规律”;而要能正确地认识和总结“中医药发展规律”,就必须从正确的认识角度去进行。那么这个“正确的认识角度”是什么?
??就是从中国固有文化的角度,因为中医是从中国固有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我们必须把中医放在中国固有文化的背景中去认识,才能总结中医的发生规律和文化特征。但作为将科学意识上升为国家意识的决定者,中国国务院现在崇奉的是唯科学主义,这样的政府能从与科学意识完全异质的中国固有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医的现状和反思造成如此的原因吗?先看文件关于审视中医现状的部分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这种论述再次印证了中国政府及其所属的部门只能以一种狭隘的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视角去认识和分析中医的现状及其导致衰败的原因,也让我想起了由中国国务院科技部联合十六个部委在2006年下发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二○○六-二○二○年)》,二者对中医现状和衰败反思的角度如出一辙,都是把中医放在现代科技和西医的背景中进行审视,而不是以中国固有文化的主体意识去看中医。
??既然中医是从与西方文化中的科学完全异质的中国固有文化中衍生出来的,那么我们审视中医的现状就必须以中国固有文化的主体意识的角度去进行。中医之所以出现空前的衰败现象,根本原因还是在中国固有文化的式微。由于儒家文化退出了国家意识的主导位置,而全民的基础教育又是推行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中的数理化教育,那么无论是中医的主体还是中医的受众,他们大多是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中医的。对于那些患者而言,他们持着科学的意识不信任中医,继而发病时首选的不再是中医;对于那些操持中医的主体而言,他们持着科学的意识难以深入地理解中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和推行中医科学化以及“以西律中”的管理体制。中医科学化导致中医队伍的异化及其临床水平的降低,继而使得其受众的数量更少;而受众越少,中医队伍越是迷信科学,继而越是去推动中医西化。于是,中医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日趋衰败。如果国务院有了这样的分析和认知,那么就不至于再会去强化中医西化的状态,而是持着中医文化的主体意识自觉地纠正这一错误的发展方向,真正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去制定中医药的发展战略方向和各项措施。
??再看文件中得到的中医现状:
??“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
??中医衰败的现状是铁定的,但从不同的文化意识去反思这些衰败的现象,必然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当国务院从现代科技和西医文化背景去审视和反思中医的这些衰败现象时,自然就会从现代科技和西医的角度去提出继续科学化中医的解决措施,那么这必然会导致国务院远离中医药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强化扭曲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思路。
??
二、国务院大力支持的中医院和中药西制是
??两个推动中医西化的“畸形怪胎”
??正是国务院及其下属的单位以唯科学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去反思中医的现状,所以它既不能对继往的中医科学化路线进行深刻的检讨,也不能对那种错误的发展路线所产生的中医院和中药西制这样的畸形怪胎进行清理和纠正,只能继续强化这个错误的发展路线及其衍生出来的畸形怪胎,引致中医的发展进入一种走向异化性消亡的恶性循环之中。
??先摘录文件中有关这方面的部分内容:
??甲、中医科学化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乙、中医院
??“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公立中医医院的改造建设力度”。
??“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
??“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丙、中药西制
??“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推进中医药科研基地特别是国家和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
??从上面梳理的详细内容可以看出,国务院下发的这份文件虽然在几处镶嵌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这样的冠冕堂皇的字眼,与以往的指导性文件相比也有些许的改进,比如支持中医个体诊所的开办,但是其主体精神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强化中医现有的西化状态。
??中医中药自古都是不能分开的,古代医家在诊疗疾病的同时,往往依据患者的病情自制丸散膏丹和其他简单的制剂供患者服用,并一直在临床上进行指导。自从西医西药传入中国并成为主导医疗服务体系之后,中国政府就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效仿西医和西药两分的状态把中药从中医中分开,一方面组建大量的规模化中医院,一方面组建大量的中药西制的中药企业。中医院需要大量的低成本高利润的中成药,而中成药的研发又需要中医院的临床试验,以致这两个违背中医自身发生规律而产生的畸形怪胎相须为用,共同推动着中医西化的深入。
??中医的诊疗形态自古就是以个体诊所的形式存在着的,但是现代中医却采用像西医院那样的规模化诊疗和服务形态,走向了为追求高额利润而存在的西化状态。西医诊疗不像中医那样是由一个医家全面完成的,而是有着具体的分工,需要挂号、诊断、治疗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相互配合,这种详细分工的特征决定了西医必须以规模化的医院形态出现,而且每一个过程都要花费患者大量的费用。规模化的诊疗形态带来了高昂的医疗成本,而高昂的医疗成本催生了高额利润,否则这种规模化的诊疗形态就难以维继。中医采用西医院这样的规模化诊疗形态时,同样需要高昂的医疗成本,并追求维持生存的高额利润。但由于中医“简便廉验” 的诊疗特征明显弱化了其相对于西医盈利的优势,使其与高昂的规模化投资极不相称,这就导致了各个中医院被迫走向西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引进西医仪器和诊断技术,开具西药和提供西医治疗,并要求中医院患者象西医院患者一样住院。中医院的存在同时导致各个地方医政管理部门限制中医个体诊所的存在,这样中医院就从中医的终端服务上推动了中医的西化。
??现代化的中药企业本是“中药西制”的衍生物。所谓的“中药西制”,就是采取西药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设备以及路线和管理方式去研制中药。西药的研制本是建立在西方还原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比如西药的合成、生产工艺和质量检验都是建立在对有生理活性的单一化合物进行清晰地还原分析和理性建构的基础上的,这种还原分析和理性建构包括单一化合物理化性质的分析、分子结构的鉴定与重构及其生理活性的分析等诸多方面;而西药的临床验证采用的大样本对照试验则是建立在西医生理学和病理学对人体疾病的还原认识基础上的。中药的研制采用西药的研制理论和路线时,必然会导致自己的异化,比如在中药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上,需要对中成药的“有效物质基础”进行分析,而“有效物质基础”违背了中医对中药的整体认识规律;在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面,需要对中医诊疗进行“标准化”研究,而“标准化”却违背了中医的个性化诊疗特征。
??中国的经济主义和国外中药市场的竞争导致“废医存药”的“中药西制”越来越受国家重视,中国的中药工业已经偏离了救死扶伤的终极目标,成为了中国政府增加GDP的一种有效途径。正是为了发展中药工业,中国政府才不遗余力地去大力支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和中医标准化研究。
??中国政府真要是去践行“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认识,就应该强制各个中医院校向传统回归,允许自学和师承的中医自由行医,放开中医个体诊所在全国各地的开办,禁止中医使用西医的诊疗仪器和开具西药,限制中医院和中药企业的发展,继而恢复中医自发的生存形态。但当国务院在中医西化的现有基础上继续去强化其西化的状态时,也就是在继续强化中医西化的路线和推动中医的异化性消亡。如此一来,所谓的“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扶持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也就成为了扭曲中医药的发展规律而变相和渐进式地废除中医。
??此外,我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面对中医空前衰败的局面,国务院仍然不敢正视现实和展开自我检讨,文件中居然还在用“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样的自欺欺人的字眼去粉饰自己。噫嘻!中医药事业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确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只不过这个伟大的成就不是属于中医发展的,而是实现了余云岫魂牵梦绕的让中医走向变相和渐进式地废除这样的“伟大成就”。
??就在这个举国上下都崇奉科学主义的时代,我们能按着与西方文化中的科学完全异质的中医药自身的发生规律和文化特征去发展中医药吗?这是一个让任何一位热爱中医和中国固有文化的人士都不得不痛苦思考和悲哀面对的问题!
??中医消亡,命乎哉?命矣乎!
-----------国务院“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了吗?
真要遵照执行“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了,那中医产生的文化,道文化和易文化即成了指导中医药发展的主体文化了。这个文化不在中医药发展中显亮登场,那即是违背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异化文化。中医即会走向新的衰败邪路。
-----------意象学,道本质上即是人体实践意象自然,易本质上是演繹意象。意象即是中华文化的特色。科学把医学引入复杂的迷途,复杂的人体必须依靠道易至简化,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国务院出台的发展中医遵照执行中医发展规律的文章中,即无代表中医发展规律的指导性的道易文化的明显内容。不敢提,只见科学,不见道易,未能显出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科学本身从历史上即是消灭和排斥中华文化的外来文化。不要将外来文化淹没中华文化是关键所在。
-----------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哪儿?在道易。
气功和特异功能的产生道理都在中国的道易文化中。
超科学者道易也。
生命的真理在中华文化中
不在西方科学中。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