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湘潭7月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周华平)骨刺散、癌痛灵、龙山
胃乐胶囊……在三湘农民健康行中,记者每到一个中医院,每采访一个名中医,都会发现一批“灵丹妙药”,便宜,疗效神奇,但仅限在本医院作为试剂使用,只有当地的人知道和应用。无数个千年灵药,却无法按西医的方法进行药理、毒理以及临床实验,取得药品生产批件,因而无法对外销售,只能被雪藏。
“费用太高了”,湘乡市中医院名医周起蛟研制了多个制剂、秘方,但只能在本医院
中使用。问及他为何不让这些秘方制剂大量销售,他一个劲摇头,原因之一是费用太高。湘潭市继蒙中草药肝病研究所一位名中医,花费十几年时间研究开发了“治疗丙型肝炎中药新药
松栀丸”,这个项目是湖南省2005年度唯一一个863计划课题。跑审批、做观察,历经十几年,光资金投入就达到两千多万元。此外,中药的药物治剂必须用西药的方式进行试验和观察,这让中医感到
头痛无比。一味良药,因为程序复杂无法完成临床观察、动物试验等环节,而不得不雪藏起来,年代久了也就慢慢失传了。
但是,本土中药在雪藏之时,却面临着“洋中药”的长驱直入。有数据显示,我国中药产品仅占全球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160亿美元的3%-5%,有的年份进口的“洋中药”已超过出口额,在业内引起强烈震动。一时间,中药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了业内最时髦的话题。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是我国中医行业的通病,许多中药企业不注重中药商标注册,名牌流失严重,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药品通用名称与商标混淆等问题普遍存在。中药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是标准化。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郭子华指出,目前缺少一个符合中医药学科技知识成果的评价、保护和推广机制,中医药开发急需一个“量身打造的标准”。
-----------国家应该重视、改变这种状况才是。
-----------有钱吗?没钱别搞这些,老老实实看病吧。
-----------政府医疗决策领导有几人懂中医啊,中医之悲哀,国人之悲哀啊.
-----------其实,只要知道病,知道病脉,四百味歌栝就行,不管是什么病,就是癌病,也够了,他们追求的是用好药,贵药,偏方。去治病,我用主病传次病,传次次病,按脉形用药。不管他什么病都可以简单的普通药就行了。因为人的病就是风,寒,湿,热,燥,火。
-----------用西医制度衡量中医,悲哀啊。应建立中医自己的审批制度,可惜现在医疗决策中懂中医的太少了。